眼內異物-可避免的眼睛傷害

吳為吉醫師

 

在筆者服務的醫學中心每日的急診病患可說是川流不息。在急診病人中,常見到因異物彈起撞擊眼睛,甚至進入眼內,而造成眼內異物的患者。看到這樣的病人,每每就會讓筆者心中興起一絲惋惜之感。


異物會進入眼內的原因可說是琳瑯滿目,常見的原因有裝璜工人工作時,用釘槍釘牆壁,結果釘子卻反彈起來擊入眼內;也有人是自己用鐵鎚在釘牆壁時,彈起的石子高速彈入眼內;也有人是因為用電動割果機割草時,高速的刀片接觸到石子、小鐵片等異物,因而轉起石子而打入眼內;也有工人在工廠工作時,因高速的打磨機擊起鐵片正好不偏不倚的打入眼內…,這些因各式各樣的原因造成眼內異物的共同結果都是必須儘快的接受手術治療,縫合好破裂的眼球,並移除眼內異物,且術後須追蹤看有無青光眼、白內障、網膜剝離、視網膜破洞、眼內炎等併發症,再視情況加以治療。必要時且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手術。雖然目前的手術相當進步,病人術後大都也能有不錯的視力,但仍有少數的病人因此視力不良、甚至失明。


異物要能進入眼球內,除了不能太大之外(大的異物會被眼框彈出),飛行速度也要相當快才有辦法。但有時太小的異物進入眼內並不易察覺,有些病人因此延遲就醫,因而影響到視力的預後。所以病人的病史最為重要,只要病人病史有眼內異物的可能,醫生就應安排系列的影像檢查,已避免延誤診斷。


在台灣多數的眼內異物的發生多集中在青壯年人身上,男性的病人更是常見。多數的傷害也和工作傷害有關。多數的病人在受傷後多半需要休養一段時間方能回到職場上,若是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病人供給,那麼病人家庭的生計很快就會出現困難。因此,防止上述眼睛傷害的發生還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其實,大多數的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許多工人,或是工廠老闆疏於注意,結果造成眼睛不必要的傷害。身處高危險性的工地或工廠,工人們只要戴個簡單的護目鏡,甚至是一般的眼鏡就會降低眼睛受傷的機率。一般人從事割草或是釘牆的工作時,也應戴上護目鏡,至少該戴上眼鏡,以防異物反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從事危險工作,或身處危的環境戴上護目鏡,就好像騎機車應戴上安全帽一樣,應加以宣導並大力推廣,甚至於應立法強制執行。要不然,一個家庭的幸福也可能因一個小小的疏忽而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