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最新治療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吳為吉

 

門診來的小朋友阿明,聰明活潑,又長的白晢健壯,若不告訴你他小時候是個出生體重僅有700克的早產兒,你絕不會想到早產兒也能養得這麼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曾經經歷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在經過治療後,也能恢復不錯的視力。


早產兒也會有眼睛的問題?沒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嬰兒失明的主因,依其嚴重度可分為5期。目前對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一般公認的治療準則是,若僅有第1、2期病變則僅需定期接受追蹤;若小朋友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進展至第3期,則必須施行雷射或冷凍治療;若小朋友在雷射或冷凍治療之後不幸進展到第4期或第5期病變(合併有視網膜剝離),則須接受手術治療。


目前的研究發現,雷射與冷凍治療對於第3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皆有相當高的成功率。約百分之90的小朋友在治療後,早產兒視網膜病都能變逐漸回退。


對於百分之10不幸惡化至第4期或第5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小朋友,目前的主流治療方法是玻璃體切除術。已往盛行的鞏膜環扣術,目前已愈來愈少使用。目前對於第4期前期的手術效果甚佳,約有百分之90的成功復位機會。對於較嚴重的第4期晚期及第5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也約有2分之1至3分之1的病患術後會有些許視力,不至於完全失明。


此外,利用自體血液中萃取出蛋白酵素plasmin術前打入小孩的玻璃體內,利用plasmin切斷玻璃體與視網膜中間的鍵結因子,造成玻璃體的液化並與視網膜分開,如此玻璃體對視網膜的拉力可完全去除,可減少結疤組織的發生,減低再次手術的機會,並減低迸發症的產生,手術成功率也會提高。筆者自美國引進這個技術,目前已通過長庚院內的臨床試驗許可,目前正在羅致適當的病人。


另一個發展是關於阻斷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藥物Macugen的臨床試驗。其目的是希望減輕第三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雷射治療後血管活性持續上升,而煤介這些變化的最重要的化學因子即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目前初步的發現是Macugen可有效的減輕血管活性,有利於後續的手術治療。但目前這個藥物仍未引進台灣。另有一阻斷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Avastin目前在本院也有少數的病例使用,其初步的效果亦相當令人讚賞。玻璃體內注射此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後水晶體內一些不成熟的血管迅速回退,視網膜缺氧的逐漸現象改善,視網膜上的新生血管緩慢消失,但此藥物的長期安全性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來了解。我們之前進行的了之後的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要是證實這些藥物確實有臨床助益,以後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也會愈來愈進步。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嬰幼兒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血管的發育不成熟,刺激視網膜周邊新生血管的產生。這些新生血管拉扯視網膜,造成視網膜剝離,進而影響病人視力。所幸現在有一些新的藥物及手術技術可以幫忙,希望這些小朋友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與光明。

 

術前視網膜剝離(箭頭處),需要手術治療。

術後視網膜重新貼合。旁邊是雷射治療後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