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青光眼
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沈素琴醫師
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在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青光眼的罹患率約為1%到2%之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眼科疾病。究竟什麼是青光眼呢?目前一般的觀念認為眼球內的填充物對於眼球壁有一定的壓力,這個壓力我們稱為眼壓。當眼球內壓力值超過眼睛所能容忍的程度,造成視神經損傷進而引起視覺機能衰退,甚至視野逐漸產生缺損時,我們稱之為青光眼。在臨床上青光眼的患者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視神經的病變將隨著時間而逐步惡化。因此患者一旦被眼科專科醫師診斷為青光眼時,千萬不可對此疾病掉以輕心。
一般患者較常聽到的青光眼分類方式是急性青光眼與慢性青光眼,所謂急性青光眼是指眼壓急劇上升,造成眼睛劇烈疼痛、眼紅、頭痛、看燈光會有七彩光圈、視力減退,嚴重時甚至感到噁心、嘔吐,因臨床症狀類似偏頭痛、腸胃炎,故常因此而延誤治療。此類青光眼發作時眼壓甚高,若不及早治療,通常在1-2週內便可能會造成失明。慢性青光眼指的是眼壓緩慢升高,所以病患早期幾乎沒有自覺症狀,等到發現視野縮小或視力變差時,視神經已經受到嚴重的傷害。這也是一般醫師將青光眼稱為視力的隱形殺手的主因。急性青光眼患者很容易因為症狀而就醫,但是慢性青光眼的患者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以致常被忽略,唯有定期的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此外有一群慢性青光眼的病患,其臨床表現以漸進性的青光眼視神經惡化為主,但是眼壓確不高(亦即眼壓在傳統所謂的正常範圍10-21 mmHg內) ,這一類的青光眼我們稱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精確的視神經檢查對於此類青光眼的診斷與治療評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至於青光眼的治療,目前臨床上以降低眼壓為主要的治療方式,透過降低眼壓多半能阻止或減慢病程的繼續惡化。但對於因青光眼損害死亡的視神經纖維,目前則無法再生。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雷射、及手術。依照不同患者病情的差異對於治療方式的選擇也有所不同。降低眼壓的原理,主要是透過調控眼球內的填充液(所謂的房水)來進行,簡單的說就是以減少房水分泌或是增加房水排出的方式達到降低眼壓的目地。為了有效控制眼壓,藥物治療必需規則且連續的使用。此外眼壓的控制還須考慮到眼壓會有日夜的差異及變動,對於不同病患不同病情會有不同的眼壓安全值,因此對於有些患者會自行停藥或調整藥量及次數,這是不利於青光眼控制的。
青光眼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屬於必須長期追蹤治療的疾病,任何種類的青光眼在採取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控制穩定後,仍需定期檢查以免病情惡化造成視神經進一步受損。一般而言,青光眼的視神經破壞為不可逆變化,因此對於青光眼最積極的治療方式應該是儘量配合醫囑,規律用藥以減少現存視覺機能的惡化。青光眼的防治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建議每一位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都應定期檢查眼睛測量眼壓,確實防治青光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