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視能

 

所謂的低視能,就是患者不論使用藥物、手術、或者傳統的驗光方式,均不能使患者雙眼的視力滿足一般日常生活的需要。這樣的病人又可分為三個程度:中度,重度與極重度。 其分類的依據,是由兩眼當中視覺功能較好的那眼,也就是所謂的優眼,其最佳矯正的視力或是視野表現來區分。中度的患者為最佳矯正視力介於0.4到0.2之間。重度者為最佳矯正視力介於0.1到0.05之間,或者是視野僅剩中心20度或甚至更小。極重度者為最佳矯正視力介於0.04到0.02之間,或者是視野僅剩中心10度或更小。低視能的患者是隨著年紀有增加的情形。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低視能的比例為7.8%,但在85歲以上的人中,比例則高達25%。對於低視能的患者可以申請視障手冊,這影響到了一些福利的申請,以及對其生活的輔導與協助。對於輕、中度的視障患者,低視能輔具能夠提供生活上的幫助。但是對於重度的視障患者,就必須靠盲人重建的生活訓練,低視能輔具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幫助。


在台灣,形成視障的原因,最多的是後天的疾病造成,佔了一半。像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近視性視網膜退化、色素性視網膜炎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青光眼等等。接著是先天性的疾病以及意外的傷害。長庚醫院從民國七十年初期開始設立低視能特別門診,提供視障患者視覺的評估以及輔具的處方與使用。對於發生視障的患者而言,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在沒有復健協助之下,順利的將視覺缺損的影響降到最低,繼續過著一般的日常生活。然而對大多數的病人而言,就連簡單的日常生活也會變成需要依靠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這對患者的心理衝擊,是相當大的,也因此有不少的視障患者併發了憂鬱症。所以視障的復健就是要協助病人將他的殘餘視力發揮到最大的功能,並藉由一些生活技巧的改變,使其能獨立地繼續一般的生活。同時,經由社會上的一些視障輔導團體的協助,以及無障礙空間的設置,使視障者減少對他人的依賴。所以,低視能的復健是一個全方位的、全人的照護。


在低視能的復健門診,首要的要先瞭解患者的期望跟目標,再來要知道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或障礙,視障的原因,視障的時間,有無使用過低視能輔具等等。另外就是患者的身體行動能力如何,在強光下或弱光下何者有較佳的視力表現,患者的日常活動以及嗜好為何。像是有無閱讀書報雜誌;是否需要寫字,如寫信、開支票、簽名;家事方面,如購物、看時間、煮飯、縫衣、洗滌;自我照顧,像洗澡、修整儀容、打扮;醫藥方面,如看藥物的標示、使用針筒、溫度計;休閒方面,像看戲、上電影院、電視、玩牌等。以上的各種問診內容,能提供患者更適切的輔具與輔導。


治療與輔具

治療的目的是要將患者的殘存視力發揮到最大的效果,讓他經由一些行為的調整及協助,能夠獨立地繼續日常的生活。而治療的方式可分為影像的放大、光度的調整、殘餘視野的利用以及環境對比的提高。再加上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居家環境的布置,職業的再訓練,心裡的輔導等,整體團隊的治療復健,才能使低視能的患者早日恢復獨立自主的生活。
在影像的放大部分,可分為相對尺寸的放大,相對距離的放大,視角的放大,以及投影放大。所謂相對尺寸的放大,就是在閱讀看字的時候直接把字體放大,像是使用大字書,特製的大字體電話鍵盤,或是使用放大鏡。相對距離的放大,就是把要看的東西、文字拿近一點,但此時患者的眼睛會需要較大的調節力,尤其在年紀大的患者,必須要提供適度的老花眼鏡。視角的放大,就是使用望遠鏡來放大視角。投影放大,是使用擴視機簡稱CCTV,將所要看的東西或閱讀的文字,放大投射在螢幕上面。其中望遠鏡主要是看遠距離的東西,但加上一個近接鏡頭也可以看近距離的東西,放大鏡是看近距離的東西,擴視機則是看遠與看近都可以。


在非光學性的低視能輔具方面,最簡單的是利用一些大字體的東西。像是學生的大字書,大字體的電話按鍵等。再來是光度的調整。一般低視能的患者在更充足的光線下,因為景物字體會更清晰,對比會更明顯,會有較佳的視力表現。但並非所有患者均是如此,像是白化症或無虹彩症等的患者在強光下會有畏光的情形,影響視力的表現。所以可以利用有色的太陽眼鏡,準備不同顏色和暗度的眼鏡讓患者試戴,看看何者可以讓患者有最佳視力。另外一些特殊錐狀感光細胞病變的患者,在不同色度下也會有不同的視力表現,所以也可以選配適當的太陽眼鏡。對於需要正常光度,卻又對於太陽的強光會有畏光情形的患者,有一種附在一般眼鏡的上方遮陽板,可以幫助患者。在殘餘視野的利用方面,對於一側視野缺損的患者,可以利用稜鏡或是反射鏡將缺損側的影像投射到正常的視野區。對於周邊視野缺損,只剩中心視野的患者,可以將望遠鏡反拿或是利用凹透鏡,將影像縮小增加視野範圍。另外在閱讀文字的時候使用閱讀尺,也可以避免視野缺損造成跳行或跳字的情形。對於單側偏盲的患者,可將文字轉成垂直的行列,這樣一行的文字就不會有一半被遮住,會有助於閱讀。對於上下側偏盲的患者,水平的文字行列是較適當的。在對比方面,可以利用居家環境的改變達到效果,像是利用黑色的馬克杯裝白色的牛奶,淺色的樓梯在階梯邊緣貼上深色的條紋等,都可以增加患者視覺的辨識能力。


另外一些聽覺的輔具,像是有聲書,會報時的手錶,會讀報的掃瞄機等,也可以彌補視覺上的缺損。患者在生活上,也可以透過一些訓練,來適應視力的缺損。像是如何利用轉動眼睛或是轉頭來搜尋周遭的環境;如何找出環境中會延伸可以追尋的軌跡,像是牆壁或是標線;如何固視一個目標並加以辨識;如何追蹤一個移動的物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