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向上 ] 壓力異常 ] 熱痙攣,熱耗竭,熱中風 ] 室外空氣污染 ] 姑婆芋 ] 砷(Arsenic, As) ]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 鎘(Cadmium) ] 一氧化碳 ] 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 ] 珊瑚礁魚類中毒 ] 蔓陀蘿 ] 戴奧辛 ] 海魚肝中毒 ] 日常生活中的甲醛(福馬林)污染 ] 室內空氣污染 ] 鉛( lead, Pb) ] 生活中低濃度鉛暴露與一般民眾的健康傷害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汞(Mercury, Hg) ] 毒菇類 ] 氧化氮類物質 ] 噪音的健康影響 ] 夾竹挑 ] 食物中殘餘有機氯農藥的可能傷害及其預防之道 ] 其他重金屬 ] 外洩之有毒氣體 ] 臭氧(O3, ozone) ] 多環碳氫化合物 ] 河豚中毒 ] 游離輻射的傷害 ] 收音機家電電話電磁波 ] 電視終端機頻率電磁波 ] 雞母珠 ] 麻痹性貝殼類中毒 ] [ 毒蛇 ] 蟾蜍中毒 ] 虎頭蜂 ] 水污染 ] 氧化硫纇物質、微粒及酸性氣膠狀物 ] 電磁場及電磁波的可能傷害 ] 洗溫泉可能遭遇之毒氣 ] 揮發性有機物質 ] 戶外木製品防腐劑的毒性 ] 毒奶粉中三聚氰胺(Melanine)的傷害 ]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鹽類)對健康的影響 ] 十招預防塑化劑的毒 ] 使用美耐皿餐具要小心 ] 吃日本美食或到日本玩,不要忘了吃鈣片 ]

台灣常見的有毒動物         林杰樑醫師

 

壹、毒蛇

台灣每年被毒蛇咬傷的約有300-500人,其中85%是被出血性毒蛇咬傷的,引起死亡的約有 20-30人。蛇咬傷為一種緊急狀況, 90%以上發生在四月至十月間,五至十九歲的男性最常遭受到蛇咬傷。在台灣地區共有六種毒蛇

*神經性毒蛇,即飯匙倩及雨傘節;

*出血性毒蛇,即龜殼花、赤尾鮐、百步蛇及鎖鏈蛇。

*鎖鏈蛇兼俱神經性毒及出血性

百步蛇及鎖鏈蛇分佈於台灣的南部及中部其他四種毒蛇分佈於全省。

 

1.      百步蛇---俗名:百步蛇、五步蛇、百花蛇、蝮蛇、山古鱉; 學名:Agkistrodon acutus  (Gunther); 英文名:Hundred pacer snake; 分類:SQUAMATA ;有鱗目; Viperidae  蝮蛇科

    毒性成份: 具有出血毒phospholipase a2fibrinogenase

2.      赤尾青竹絲---俗名:青竹絲、竹葉青、赤尾鮐、青竹鏢; 學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 科名Crotalinae 響尾蛇亞科

     毒性成份:具有出血毒phospholipase a2fibrinogenase

3.      雨傘節---俗名:雨傘節、台灣克雷特、百節蛇、白節蛇、簸箕甲、手巾蛇學名:Bungarus multicinctus, Vmbrella snake (Blyth); 英名:Taiwan banded krait; 分類:SQUAMATA  有鱗目; Elapidae  蝙蝠蛇科

    毒性成份:具有神經毒bungarotoxin及心臟毒

4.      鎖蛇----鎖鍊蛇、鍊仔蛇、圓斑蛇; 學名:Vipera russellii (Maki); 英名:Russell's viper,Chain snake; 分類:SQUAMATA有鱗目; Viperidae 蝮蛇科

5.      眼鏡蛇----飯匙倩、飯鏟頭; 學名:Naja naja atra (Cantor); 英名:Chinese, Taiwan spectacle; cobra cobra; 分類:SQUAMATA有鱗目; Elapidae蝙蝠蛇科; 具有神經毒

6.      龜殼花---學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Cantor); 英名:Turtle-designed

   snake; 分類:SQUAMATA有鱗目; Viperidae  蝮蛇科

 

  被毒蛇咬傷10-20分鐘後症狀才會漸漸出現。若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時,則為無毒之蛇類咬傷,此時只需消毒、止血、包紮再送醫注射破傷風或消炎針即可。 若不能確定是否為毒蛇咬傷,則仍需依毒蛇咬傷的急救方式處理。

    肢(上 )台 脹,因 此,請 。例 指、手 等。 靜,或 持,並 止,請 動。 肢,包 好。如 時,絲 襪、褲 用,再 肢。 療。

 

蛇毒毒傷症狀

一、出血性毒蛇

   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起水泡、淤斑、紫斑、漿液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皮下組織壞死 、噁心、發燒、嘔吐、血痰、七孔流血、瞳孔縮小、血尿、低血壓、抽搐、痙攣。6-48小時之內死亡。

二、神經性毒蛇

   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神經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顎咽麻痺、口 吃、垂涎、噁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呼吸衰竭。

8-72小時之內死亡。

 

清:

 

清。多 (對 花、赤 鮐)、抗 (對 、雨 )蛇 清。

( 6 價)血 ,內

目前每一種蛇毒中毒,都有專用的抗蛇毒血清,但特別強調的有:

(1)愈早注射,效果愈好。(2)避免注射錯誤。(3)靜脈注射效果最好。(4)局部注射只限於咬傷後2小時以內的患者。(5)約有15%的患者,對抗蛇毒血清有過敏反應,但因為沒有其他的葯物能代替抗蛇毒血清,因此對於有過敏反應的患者,利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的協助,仍然要設法注入,才能解毒。(6) 下,一 理。

 

處理原則如下:

 (一)阻止毒液吸收:在咬傷處近端十公分處施用   止血帶,並在腫脹處上方加強之。

(二)儘可能地去除傷口的毒液:在咬傷處切開一公分長和半公分深的切口,並用機械法抽吸。此法目前因效果存疑已經很少使用

(三)中和毒液:自靜脈或動脈給予多價的抗蛇毒血清,感受性強的病人應先做皮膚試驗。

(四)防止或減少毒液的影響:適當地輸注生理食鹽水、血漿、血液和血管加壓劑以防休克。可能須做筋膜切開術以防嚴重水腫而造成肢體的局部缺血性壞死。

(五)防止併發症:給予廣效性抗生素、破傷風類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有時可能需要氣管插管及輔助性呼吸,且要隨時記錄腎臟機能的變化。

 

治療建議:

1.判定毒蛇種類

2.穩定生命表徵

3.蛇毒血清治療:以抗百步蛇血清治療。每瓶20cc血清以生理食鹽水以1:100稀釋先以0.05-0.1cc先做皮膚過敏試驗, 靜脈點滴30-60分鐘滴完。依咬傷的嚴重度、病人的軀體大小及咬傷時間長短,給予1-3瓶。皮膚試驗陽性病人仍需給抗血清,需事前注射抗組織胺或epinehrine,並減慢滴數。本品應完全溶解後於二小時內用完,不可再加以冷凍儲存。劑量:成人用量普通為一劑量,十歲以下兒童用量則需加倍( 二劑量 ),注射後局部或全身症狀未獲改善或持續惡化時,則應每隔半小時至二小時追加一劑量直到全身症狀改善為止。

4. 在傷口附近做標記,給血清之前每15分鐘測量傷口進展情形,之後每1-2小時記錄腫脹情形,可作為追加血清或傷口發炎指標。

5. 蛇類口腔中之細菌以葛蘭氏陰性菌為主,若發生感染,則以廣效性抗生素予以治療。

6. 避免泥土及皮膚上的髒物感染,應給予破傷風類毒素。

7. 避免間室症候群的發生,必要時需切開過度腫狀的傷口。做其他併發症之預防及治療,如:全身性毒血症、血清症等。

8. 不可以外科手術之方法來探測、評估其嚴重性,如十字切開法

 

蛇毒血清治療之注意事項

1.      血清投與時機以遭咬傷後一小時內最有效,超過八小時後投與則其效力會有所減低。但根據臨床經驗,咬傷經過三至四天再給予正確之血清仍有明顯效果,不宜放棄。

2.      過敏試驗呈陽性反應者,仍需投與抗毒蛇血清

3.      可先投與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類藥品,而在備便 11000 Epinephrine 針劑之情況下,增加稀釋倍數並減慢滴速,緩慢投與

4.      血清過敏性檢查:血清溶液於注射前應先取少量,以血清溶液對生理鹽水溶液 1100 之比例再稀釋,而後取 0.05 - 0.1 毫升注射病患前臂皮下做皮膚過敏試驗。於 30 分鐘內局部產生輪狀浮腫,周圍起紅暈者為陽性反應。

5.      血清投與方法:

不可在手指及腳趾等部位作皮下注射投與; 以靜脈持續滴注投與為主; 以一劑量稀釋於 300 毫升之生理食鹽水中滴注,時間約 30 60 分鐘; 或作 IV push,最初之一毫升需滴注五分鐘以上,以後每分鐘不得超過一毫升

 

可能出現之遲發性併發症

1. 間室症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 ):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pressure增高引起。

2.      血清症( Serum sickness ):

   Immune complex reaction,導因於注射入人體的抗體與抗原作用後,形成

   了小的、可溶性的抗原抗體複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