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向上 ] 壓力異常 ] 熱痙攣,熱耗竭,熱中風 ] 室外空氣污染 ] 姑婆芋 ] 砷(Arsenic, As) ]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 ] 鎘(Cadmium) ] 一氧化碳 ] 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 ] 珊瑚礁魚類中毒 ] 蔓陀蘿 ] 戴奧辛 ] 海魚肝中毒 ] 日常生活中的甲醛(福馬林)污染 ] 室內空氣污染 ] 鉛( lead, Pb) ] 生活中低濃度鉛暴露與一般民眾的健康傷害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孔雀石綠的毒害 ] 汞(Mercury, Hg) ] 毒菇類 ] 氧化氮類物質 ] 噪音的健康影響 ] 夾竹挑 ] 食物中殘餘有機氯農藥的可能傷害及其預防之道 ] 其他重金屬 ] 外洩之有毒氣體 ] 臭氧(O3, ozone) ] 多環碳氫化合物 ] [ 河豚中毒 ] 游離輻射的傷害 ] 收音機家電電話電磁波 ] 電視終端機頻率電磁波 ] 雞母珠 ] 麻痹性貝殼類中毒 ] 毒蛇 ] 蟾蜍中毒 ] 虎頭蜂 ] 水污染 ] 氧化硫纇物質、微粒及酸性氣膠狀物 ] 電磁場及電磁波的可能傷害 ] 洗溫泉可能遭遇之毒氣 ] 揮發性有機物質 ] 戶外木製品防腐劑的毒性 ] 毒奶粉中三聚氰胺(Melanine)的傷害 ]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鹽類)對健康的影響 ] 十招預防塑化劑的毒 ] 使用美耐皿餐具要小心 ] 吃日本美食或到日本玩,不要忘了吃鈣片 ]

河豚中毒(Puffer fish poisoning)

河豚(puffer fish, fugu, rabbit fish, toadfish, blowfish)是有毒魚類,但由於其肉鮮美,乃至於有拚死吃河豚的說法。在台灣吃河豚中毒的病例並不少見,其平均死亡率高達59%;仿日本建立廚師證照制度應是最重要的預防中毒之道。河豚的全身只有部分肌肉沒毒,河豚的毒性主要是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引起的,河豚毒素是熱穩定的毒素,即使一再煮沸,都無法被破壞。河豚毒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傳遞,進而使神經細胞產生麻痹。

    臨床表現包括有嘴唇、指尖麻木、嘔吐、失聲、飄浮感、漸進性肌肉麻痹、及呼吸困難。河豚中毒的特點是經常病患全身麻痹、缺少角膜反射、瞳孔放大沒光反射;但隨後卻可能完全恢復意識狀態。所以即使病情惡化,也不應隨便放棄治療。

    治療主要是症狀治療及支持性治療;給予呼吸器治呼吸困難、人工節律器治心跳慢、給予洗胃及碳酸氫鈉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