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骨雕塑術(削骨)
顏面骨雕塑術是以削骨手術的技巧,將臉部骨頭加以修整做切骨、移位、加長或縮小的手術,使顏面輪廓符合較為美觀比例的美容手術。手術通常是經由口腔進行,傷口隱藏於口腔內,外觀看不見。與正顎手術不同的是,顏面骨雕塑術不涉及牙齒咬合的改善。
適合顏面骨雕塑術治療的常見情況
國字臉或方臉
兩側下顎骨角向外或是向後凸出,形成臉頰側面非常突兀;或合併下顎骨主體寬闊外凸,造成下臉頰寬闊;有時合併有咬肌(咀嚼肌)肥厚或口腔壁脂肪層肥厚。此種臉型方正,外觀上較缺乏優雅,易給人強悍之錯覺。
常用之雕塑術
下顎骨角切除術:
經口腔內兩側的黏膜切口進入,將突出的下顎骨角切除,改善側臉突兀及下臉頰過寬的問題,有時合併磨除外凸之下顎骨主體及部分咬肌下方的外側骨皮層,減少骨質厚度,使臉型看起來更瘦窄。
下顎骨角劈除術:
與下顎骨角切除手術不同,是以整片劈除的方式同時移去突出的下顎骨角及外凸之下顎骨主體和部分咬肌下方的外側骨皮層。
咬肌肉毒桿菌素注射:
咬肌肥厚可以注射肉毒桿菌使其萎縮來改善,但需定期重覆注射。這項治療並無法改善下顎骨的外形。
咬肌部份切除術:
針對咬肌肥厚問題,可於下顎骨雕塑時,切除部分內側咬肌。但由於可藉由磨除部分咬肌下方的外側骨皮層,減少骨質厚度或者注射肉毒桿菌素,使咬肌萎縮,而達到類似的效果,因此多半不建議切除咬肌。
顴骨過高:
顴骨包含顴骨主體和顴骨弓兩部分;顴骨主體的位置是在眼眶的外下方;向後延伸繞過臉頰外側一直到鬢髮附近,就是顴骨弓。顴骨主體發達就會往前凸起,造成臉頰高聳;顴骨弓發達就會往兩側擴展,形成臉頰寬闊。此種臉型,尤其是女性,易給人較強勢、不柔和之錯覺。
常用之雕塑術:
雙削骨式顴骨雕塑:
由口腔上方黏膜切口進入,將顴骨主體外側與顴骨弓交界處切開及視情況小部份切除,並自鬢髮部分,開一0.8公分傷口切斷顴骨弓後緣,將整個顴骨弓內移,以鈦合金板加以固定;最後將主體部份雕塑成柔順協調的曲線。
磨骨式顴骨雕塑:
與削骨式顴骨雕塑不同的是只雕塑顴骨主體過於突出的部份,於顴骨弓不外突時使用。
短下巴:
下巴較為短小或合併後縮,臉形在比例上會顯得圓、短。要同時注意是否合併有牙齒咬合的問題,這種情形下的治療考慮不只是單純的顏面骨塑形手術。
顴骨雕塑可能有下列後遺症:
眼眶外側面皮膚感覺遲鈍:
施行顴骨雕塑時會剝離顴骨上的骨膜,破壞自顴骨穿出的感覺神經,造成眼眶外側面皮膚感覺遲鈍。恢復的程度較不好預測,但並不影響面部表情。
臉部下垂:
因為顏面皮膚軟組織張力的不足,較易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可用拉皮手術改善。
常用之雕塑術:
削骨式下巴雕塑:
由口腔下方黏膜切口進入,將下巴骨鋸開一小塊後加以調整位置,向下加長或前移,再以鈦合金板加以固定位置。也可適用於需要縮短下巴的病患。
植入式下巴雕塑:
與削骨式下巴雕塑不同的是用人造植入物(MedPor),達成墊高或延長下巴的外觀。
下巴雕塑可能有下列後遺症:
下唇或下巴皮膚感覺較鈍:由於手術範圍在下巴的感覺神經附近,多少會影響到下唇或下巴附近皮膚的感覺。大多數會自然恢復,不會影響顏面表情,進食亦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