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再植病患
術後之復健活動 |
|
0
~
7 天 |
-
|
患者需24小時平躺,患側上肢不可活動 |
-
|
家屬可幫患者按摩肩膀及上臂之肌肉,以預防患者因長期固定同一姿勢,或是過度緊張,而導致肌肉痙攣 |
|
|
|
7~
10
天 |
-
|
如果斷肢情況穩定,則給予保護性支架,以作患者開始下床活動之準備 |
-
|
肩膀及手肘視情況可以給予和緩之伸展運動,以預防肩膀及手肘之關節僵硬攣縮 |
|
|
|
7~
10
天 |
-
|
運用tenodesis的原理,開始早期的保護性的控制運動 |
-
|
受傷的手指不要做彎曲、伸直的動作,沒有受傷的手指可以在患者不痛的範圍下,開始和緩的主動彎曲及伸直動作 |
-
|
疼痛的處理:視情況給予患者經皮神經電刺激(低週波)止痛,電流劑量不可太高,避免引起肌肉之收縮 |
-
|
嚴格禁止冰敷、熱敷、紅外線等各項冷、熱治療方法,避免溫度急遽變化造成血管負荷 |
|
10~
14
天 |
-
|
繼續運用tenodesis的原理,進行早期保護性的控制運動,手腕掌側彎曲時作手指伸展的運動,手腕背側彎曲時作手指握拳的運動 |
-
|
開始未受傷手指的肌腱滑動運動(tendon
gliding exercise) |
-
|
未受傷手指的肌腱滑動運動(tendon
gliding exercise)包括 |
|
鷹爪功姿勢:
手腕自然,將掌指(MP)關節擺成伸直角度,指(IP)關節需呈彎曲狀 |
|
蛇形刁手姿勢:
手腕自然,將掌指(MP)關節擺成彎曲角度,指(IP)關節需呈伸直狀 |
|
|
|
14~
28
天 |
-
|
受傷手指的肌腱滑動運動(tendon
gliding exercise)包括 |
|
鷹爪功姿勢:
手腕自然,將掌指(MP)關節擺成伸直角度,指(IP)關節需呈彎曲狀 |
|
蛇形刁手姿勢:
手腕自然,將掌指(MP)關節擺成彎曲角度,指(IP)關節需呈伸直狀 |
|
視情況是否穩定而定,不可過度勉強 |
-
|
其他應注意事項 |
|
消腫 |
傷口及疤痕的處理
|
檢視手腕、手肘、肩膀之肌腱及韌帶是否有拉、扭傷 |
修改副木,以符合手部消腫後之情況 |
-
|
消腫的方法 |
|
坐姿或站姿時,手部抬高高度必須高於心臟,絕對不可以長時間佩戴三角巾 |
|
和緩的向心方向按摩 |
-
|
禁止冰敷、熱敷 |
-
|
傷口及疤痕的處理 |
|
受傷後14~28
天,若傷口未癒合
→教導患者清洗傷口及其他未受傷部位之方法,如有必要須與主治醫師聯繫 |
|
受傷後14~28
天,若傷口已拆線癒合
→教導患者每小時和緩的按壓疤痕5 分鐘
|
-
|
檢視手腕、手肘、肩膀之肌腱及韌帶是否有拉、扭傷 |
-
|
修改副木,以符合手部消腫後之情況 |
|
|
|
4~
6
星期 |
-
|
慢慢增加手腕背側彎曲及掌側彎曲的角度 |
-
|
開始作超音波 |
-
|
開始作功能性電刺激 |
-
|
手指開始綁消腫繃帶(COBAN
wrap) |
-
|
開始手腕和手指可以同時一起做伸直或彎曲的動作 |
-
|
-開始使用副木和矽膠處理關節僵硬攣縮、肌腱粘黏的問題 |
-
|
加強手指各關節的主動及被動性關節活動度 |
-
|
開始各種種類的肌腱滑動運動 |
-
|
日常生活仍然不宜使用受傷的手 |
|
|
|
6~
8
星期 |
-
|
白天可以不穿戴保護性副木 |
-
|
晚上穿戴矯治畸形的副木 |
-
|
受傷的手可以開始作一些不需用力的日常生活活動 |
|
|
|
8~
12
星期 |
-
|
加強屈肌和伸肌的拉筋運動 |
-
|
加強訓練受傷的手的肌力和耐力 |
-
|
強調患者居家時主動性運動,預防前臂肌肉廢用性萎縮 |
|
|
|
8~
12
星期 |
-
|
加強感覺功能,包括減敏感訓練及感覺再教育 |
-
|
加強手指之靈活度 |
-
|
加強手部之協調性 |
|
|
|
12
星期後 |
-
|
職業諮詢及評估 |
-
|
職能訓練 |
-
|
轉介及社會資源的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