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 胃腸肝膽科

肝纖維化掃描儀

檢查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新利器-肝纖維化掃描儀

基隆長庚醫院 肝膽胃腸科
主治醫師 錢政弘

你的肝臟粗粗的嗎? 做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的人,若聽到醫師說「你的肝臟看起來粗粗的」,多數會忐忑不安,雖然不明瞭這是什麼意思,多半開始會耽心自己的肝臟是不是已經「硬」掉了。

醫師口中的「肝粗粗的」,在病理學上是指肝臟有纖維化,而肝臟纖維化又有程度上的差異,嚴重的肝纖維化有可能是肝硬化的前身或已經是肝硬化了;肝纖維化的成因與慢性肝炎病毒(如B、C型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有關,通常肝臟雖然已經纖維化了,仍然可能不會感到有任何不適,抽血檢驗GOP、GPT等評估肝功能的指數,也可能是正常的,因此沒症狀、肝功能指數正常,不代表一定沒有肝藏纖維化。

診斷肝纖維化,最正確的檢查為肝切片,目前病理科醫師常用的肝纖維化計數,分別為0分至4分,4分即為肝硬化。

對於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這類疾病,正確評估肝組織纖維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不同纖維化分級,反應不同的病變程度;臨床上,醫師會參考纖維化的程度判斷病患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即所謂治療時機),同時,監測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也有助於評估治療效果。慢性肝病的檢查方法包括血液化驗,腹部超音波,和肝切片檢查。一般而言,嚴重的肝硬化十之八九都可以由腹部超音波診斷出來,不過若是病患體型較肥胖或有脂肪肝,診斷的正確率可能會下降。肝切片檢查比超音波要準確得多(包括是否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檢查方式是用針穿過皮膚至肝臟,並取一點肝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雖然檢查的危險性低,但因為針刺部位會有些疼痛,且極少數病患可能有出血、感染等隱憂,因此部份病患不適做這樣的檢查。

既然肝組織病理分期是很重要,但肝切片檢查又是一種侵入性方法,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代替呢? 目前醫學界的研究認為肝纖維化掃描儀比對肝切片檢查有近9成的準確率,基隆長庚醫院最近引進一台肝纖維化掃描儀。肝纖維化掃描儀是一種嶄新的非侵入性檢查,比超音波更直接的測量肝臟的硬度,它的原理是由探測器釋出衝擊波穿透皮膚射入肝臟,再由超聲波探測衝擊波的速率,測定出肝臟的硬度,可以將肝臟纖維化的程度以數值量化出來。這項檢查另外的優點在於過程簡便,無風險,無副作用,檢查過程中,病人需躺於床上,操作人員將掃描探頭置於右側肋間進行檢查,病人只會感到一些輕微震盪,每次檢測時間約10至15分鐘。由於檢測過程中不會痛,無出血風險,因此可以反覆檢查,做為患者追蹤肝纖維化的一個參考。

日前高雄長庚研究團隊將320名肝炎患者的肝切片結果,分別和腹部超音波和肝纖維化掃描儀進行比對,分析證實在診斷纖維化的準確度方面,肝纖維化掃描儀明顯優於腹部超音波(P<0.001),研究團隊同時制定了一套合適國人的肝硬度值參考標準,更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該儀器目前已正式起用,對醫師和病患來說,無非是多了一項新利器,可以更輕鬆的掌握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