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 胃腸肝膽科

B、C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漫談C型肝炎

基隆長庚醫院 肝膽科
林志郎 醫師

C型肝炎是人體因為感染C型肝炎病毒所導致的,這個病毒為30 nm~50 nm直徑大小、具脂質外套的RNA病毒,於1989年被分析出來,目前有6種主要基因型和50種以上的次要基因亞型,臺灣的基因型分佈,以基因型1、2居多,北臺灣基因型1占7成、基因型2占2成,南臺灣基因型1、2各占5成。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急性期通常不明顯,症狀包括厭食、隱約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有時會有黃疸;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引發致命情況的猛爆性肝炎,但大都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感染後,約70%-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代表肝功能異常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但是常常因臨床症狀不明顯,有很多病患是在健康檢查時抽血檢驗C型肝炎抗體,才被發現感染慢性C型肝炎,在臺灣,一般成人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估計約為4%-5%。這些患者經過二、三十年後,最終約有20%的帶原者會發展成肝硬化,而部分肝硬化病例又會併發肝癌與肝衰竭,因此如何成功的預防與治療C型肝炎是十分重要。

預防勝於治療,要預防C型肝炎病毒感染,因為目前尚無C型肝炎疫苗,只能避免被感染,因此,首先要了解其傳染方式與途徑;C型肝炎病毒感染以水平傳染為主,傳染方式主要是藉由受污染之血液或血清製劑感染,受污染之針、注射器為重要傳染途徑,尤其是對靜脈注射毒癮者,而C型肝炎在周產期感染的比率要比B型肝炎低很多,發生母子間垂直傳染的機率大約為5%。以前在臺灣約69%的輸血後肝炎為C型肝炎,但自1992年7月起,C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後,幾乎已無輸血後C型肝炎之發生,但是毒癮者C型肝炎陽性率則高達90%以上,造成很大的健康照護問題。因此要避免接觸上述這些傳染C型肝炎的途徑,才能有效的防治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但如不幸已是慢性C型肝炎帶原者,請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以獲得最好的照顧。目前因為醫藥的進步,慢性C型肝炎已成為可以治療痊癒的疾病,因此,治療是刻不容緩,而且是愈早治療愈好,當前健保給付的長效型干擾素(每週注射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 180μg 或 pegylated interferonα-2b 1.5μg/kg )合併雷巴威林的個人化抗病毒療法--反應引導式治療法(Response- guided therapy),約可治癒6~9成左右患者,但是副作用仍然相當大,而新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DAA) 的發展,效果更是令人驚豔且副作用少,只是治療費用仍然十分昂貴。

可以預見之未來,C型肝炎病毒之治療可以完全被克服,而達到消滅C型肝炎病毒對人類危害之目的。然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今仍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健康課題,希望在臨床醫師與病毒學家、藥理學家、公衛學家的攜手密切合作之下,繼完成B型肝炎預防的聖戰後,再次奮力消滅台灣之C型肝炎,打造一個沒有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