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殺手—腎臟癌
腎臟位於身體的後腹腔兩側,而後腹腔有一定的空間,當腎臟產生腫瘤時,並不一定會有症狀,當發生症狀時,常常已經是腎臟癌晚期。腎細胞癌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產生於腎臟內近端腎小管表皮,而腎細胞癌約佔所有惡性腫瘤的1~2%,成人腎臟腫瘤的八成比率。一般來說,男性罹患率比女生高,好發年齡約40~75歲,偶發在幼年及年輕人。
一般而言,大部分初期腎細胞癌並無明顯症狀,多半是在健檢或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也因此腎細胞癌常常被冠上一個封號--沉默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為貧血、惡病質、虛弱、體重減輕、發燒。腎細胞癌有所謂的典型三症狀為血尿、腹部腫塊及腰部酸痛,同時出現的比率約為10~15%,通常有這些症狀時,也代表著疾病的進展和轉移。
腎細胞癌對於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等治療效果不彰。 所以通常治療腎細胞癌是以手術為主,根治性腎臟切除是最常做的手術方式。一般而言,當腎臟腫瘤小於4公分時,大部分可進行腎臟部分切除手術,在切除腫瘤同時儘可能保留腎臟功能。當腎臟腫瘤大於7公分,大多建議進行腎臟全切除手術,根據腫瘤侵犯情況,還可能會將腎上腺及附近淋巴結及附近組織一併移除;而4~7公分腫瘤要根據腫瘤生長位置情況,選擇部分或是全切除腎臟手術。現在手術方式可用直接開腹方式、3D腹腔鏡方式、或達文西系統機器人手臂。
如前所敘,腎細胞癌發現時常常已經是晚期,需要接受根治性腎臟全切除合併淋巴腺清創術。本院嘉義長庚醫院自從引進3D腹腔鏡微創手術,越來越多病患選擇自費3D腹腔鏡微創手術,雖然需要自費約七萬元的手術耗材費用。因為傳統腹腔鏡手術鏡頭,仍然侷限在2D 平面視野,手術視野常常不夠清晰,造成醫師手術時誤判或損傷,因而產生併發症。而3D腹腔鏡成像原理和3D電影原理一樣,腹腔鏡前端有雙鏡頭拍攝的畫面,經由雙主機分析,畫面重疊顯示在螢幕上,手術醫師和助手配戴3D偏光眼鏡,觀看腹腔鏡螢幕產生的立體視覺。真實呈現腹腔內3D視野,提供更為精確的空間定位;能更清晰顯露出解剖結構、血管走向等,手術可以更精確操作,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及出血量。
本院執行3D腹腔鏡根治性腎臟全切除手術大多經由後腹腔,術後腰脅部會有三個不到一公分的傷口,下側腹部會有約5公分的傷口將腎臟及腫瘤取出,病患大部分隔天可以進食及下床活動,和以往傳統開腹手術回復情況差距很大。
3D腹腔鏡微創手術最主要是提供微創手術的準確度、手術視野,將協助醫師提供更精準的腎臟全切除手術,相較於開腹式手術,具備許多好處:大幅減少手術中出血量及輸血機會、縮短住院天數及恢復期(術後約住院3~5天)、更早恢復正常活動,減少術後傷口的疼痛感及降低感染的風險、手術疤痕較小、大幅提昇手術品質,大幅降低手術併發症並能達到微創手術後的美觀目的及腫瘤的治療。
面對沉默的殺手—腎細胞癌,由於腎臟癌不易早期發現,平時就須有腎臟癌的概念。因為腎臟癌唯一能根治的機會就是早期診斷,早期切除,所以建議四十歲以後每年至少應做一次身體健康檢查,或是有血尿、腰痛或明顯症狀時,都應該立即尋求醫師診察,方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