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是許多心臟疾病的最終表現。現今由於藥物、導管以及手術等治療方式的進步,使得原來高死亡率的心臟病患者得以存活下來,但是這些患者最後都將以心臟衰竭來表現。因此,心臟衰竭病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心臟病人生命之延長而增加其盛行率與發生率。心臟衰竭的特徵是運動耐力變差,通常只剩下與相同年紀正常人的五成至七成。
由於耐力變差,稍微活動便會覺得很喘或感到疲倦,使得這類病患更不喜歡運動,不喜歡運動又讓他們器官功能降低,如此造成活動耐力更形退化,變成惡性循環。
心臟衰竭照護是一個專門為心臟病患所設計安排的多元計劃,它包含了有危險因子的控制
(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療)、戒菸、藥物對心臟衰竭症狀的治療(如利尿劑對肺水腫引起的喘)、對生活型態的改變(如:食物與水分上的控制)以及運動治療的介入,在心臟衰竭復健
照護中,復健運動治療介入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有鑒於此,基隆長庚由心臟內科與復健科合作設(成)立了心臟衰竭中心來統合心臟衰竭的照護工作,尤其在運動治療的這個部份。由於我們細心的考量到心臟衰竭疾病的風險較高,因此,我們特別耗資將心臟復健中心設置在心臟內科專科病房內,最大用意是要增加心臟衰竭運動治療的安全性。
利用運動復健來增加生理活動,對於心臟衰竭的病人是有許許多多的好處包括有:
‧可以強化你的心臟與心血管系統。
‧改善循環與提高身體攝氧量。
‧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
‧增加耐力:可以做更多事而不會覺得喘或覺得累。
‧降低血壓。
‧改善肌力與肌張力。
‧減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因子,如高血壓與過重。
‧改善平衡與關節柔軟度;強化骨骼。
‧減少體脂肪比例協助達到健康體重。
‧減少壓力、焦慮與憂鬱;重塑自信;改善睡眠;讓自己感覺更放鬆覺得更健康。
病患在做運動前,會先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試,這項測試會請心臟衰竭病患執行跑步、騎腳踏車、或手搖車等運動,並以先進的醫療設備收集運動中呼吸所排放及消耗的氣體,分析運動中呼吸氣體的變化量,找出受測者的最大攝氧量,讓復健科醫師依據檢查結果開立合宜的運動處方交給復健治療師來進行後續的運動訓練。
進行運動訓練時,復健治療師會在旁協助,經由病患的心電圖、血壓及各類徵象的觀測來判斷運動是否安全,該不該停止。且隨時都有心臟內科專業的醫護人員在中心附近待命。
此外本中心特別與長庚大學合作,結合兩種新的儀器近紅外線光譜儀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非侵襲性心輸出量測量儀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來監測心臟衰竭病患運動中的心搏量與腦部及周邊血液氧氣利用率,使復健科醫師與復健治療師能夠更精準掌握病患運動中身體生理的變化,更加提高運動的安全性。
第一步驟:剛發病入院的階段,此時的運動,以床邊手腳的關節運動為主,主要用意是避免因長期臥床導致關節僵硬或深層靜脈栓塞,慢慢地我們會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如讓病患做一些柔軟操,在病房內走路等運動,先以短時間但多做幾次的方式,再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舉例來說:先以每次走路3分鐘休息2分鐘再走3分鐘,ㄧ天做3回,最後是每次10分鐘,ㄧ天作2回。
第二步驟:出院後進第二階段,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後,心臟內科醫師會安排病患接受心肺功能耐力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復健科醫師會開立運動處方,包含運動強度,運動模式,頻次(ㄧ周幾次),時間(ㄧ次做多久)。
我們建議病患經復健科門診到醫院接受ㄧ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訓練。這個時期的運動訓練,
主要目的是改善病患的體能,恢復正常的運動耐力。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到醫院復健,在家做不可以嗎?病患到醫院接受訓練,原因如下:
1.因為訓練強度大大提高,有較大風險,在醫院我們中心設置在心臟內科專科病房內,並隨時監測心電圖、血壓及各類徵象,安全性當然比在家好。
2.通常心臟衰竭病患的體力都已經有衰退情形,本身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可以承受多激烈的訓練;依我們的觀察,病患在家自行訓練的強度遠遠不及所需求的。
3.心臟衰竭病患的日常生活習慣通常是比較偏於靜態,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固定時間到院運動可以重新養成運動習慣, 而且病友間相互鼓勵監督也會產生團體效應增加運動的動機。
如此經過3-6個月的訓練後,運動治療進入第三步驟:也就是所謂居家維持期。這個時期的主要目的是要維持運動習慣。
這時候病患已經熟悉身體對運動所產生的反應,比較能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與危險徵象。可以透過與復健科的醫師或治療師的討論,將運動訓練改成居家以各式不同的運動模式如打拳,游泳,爬山等方式繼續下去。
過去流行病學的研究,證實身體活動量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有關,透過增加身體活動量,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40-50%的機率。
而由以上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增加身體活動量確實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降低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提前死亡。而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進行運動訓練的病患,除了運動時的攝氧峰值有顯著的改變之外,病患也表示日常工作的耐力增加,呼吸喘的情形有改善,不會動輒就喘起來,連一開始要由家屬陪同前來的病患,也可以進步到自己前來進行運動訓練了!可見運動訓練的效益是很大的!
檢查目的:
1.為評估心臟、肺臟和血管功能的功能表現及能力,有接受運動測試之原因及其必要性。
2.將接受心肺功能復健訓練計畫。
檢查適應症:各類心肺疾病患者、欲了解個人心肺功能或從事激烈運動之安全性的一般民眾。
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請按我
名詞解釋:
1.最大攝氧量, peak VO2,
2.最大心跳,peak HR (heart rate)
3.換氣量與二氧化碳生成量斜率,Ve-VCO2 slope
4.氧氣擷取效能斜率,OUES (oxygen uptake efficacy slope)
5.運動換氣震盪,EPB (exercise periodic breathing)
6.最大心輸出量 peak CO (cardiac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