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誤吞異物(Foreign body misswallowing) |
|
1.簡介 |
|
|
根據統計發生的個案以1至3歲間最多,而不同種類的異物吞入造成不等程度的影響,依據文獻指出,有將近40%的異物吞入不會造成任何的症狀,吞入的異物最多的是錢幣,其次如髮夾、別針、鐵釘、電池…甚至吸管、牙籤等都有,其他如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魚刺(骨)、雞骨頭、果核也偶而可見。 |
|
|
2.病理生理學 |
|
|
誤吞異物所產生的傷害主要分為三類
1.呼吸道及消化道主阻塞, 如錢幣、果核。
2.穿刺傷害,如魚刺、別針。
3.腐蝕性傷害,如電池、強酸、強鹼。 |
|
|
3.臨床評估 |
|
|
1.評估呼吸道有無暢通,注意呼吸時有無出現喘鳴聲。
2.評估腸胃道有無阻塞現象,如吞嚥困難、口水直流、嘔吐、腹痛或腹脹等症狀。
3.檢查有無急性胸痛或急性腹痛。
4.仔細詢問誤吞異物種類、數量、及發生時間。 |
|
|
4.檢驗與檢查 |
|
|
1.胸部及腹部X光。
2.頸胸部側面X光(有助於偵測異物位置與合併症)
3.上消化道內視鏡。
4.大腸鏡。 |
|
|
5.處置及流程 |
|
|
圓形鈍狀物之處理
吞入異物的幼童通常會受到很大的驚嚇,處理上應保持鎮定,儘可能及早帶至醫院就診,若能取得與原異物相同的東西最好,可提供醫師作最好的判斷。
- 異物在消化道:一般而言,嬰幼兒食入的物品長度不大於3公分,寬度不大於2公分,只要經過食道後大致可以順利排出;青少年或成人吞入物品,只要長度小於5公分,寬度小於2公分,也是較無礙。圓形鈍狀或無腐蝕性異物若在食道中無法順利往下,宜在24小時內取出,否則亦有可能造成食道傷害。異物進入胃中則可觀察一段時間(3週~4週,需要每週追蹤X光),若已進入腸內則除非上述情形都可順利排出。過程中要注意有無急性腹痛及嘔吐的症狀。
- 異物在呼吸道: 哈拇立克法
標準急救法:
呼吸道堵塞:有意識的嬰兒(小於1歲)
除非親眼看到或強烈懷疑有異物堵住了呼吸道而且呼吸困難、咳嗽漸漸微弱時,不要對嬰兒實施這一部份的急救措施。如果呼吸道堵塞是因感染造成水腫而導致的,應該立刻將病人送到最近的醫療院所。嬰兒姿勢的擺放,以他最舒適的姿勢即可。
a.評估:確定有無呼吸道堵塞,觀察呼吸的困難度。
b.搥背五下。用一手支持嬰兒的頭頸、手臂放在大腿上,頭比軀幹低,面朝下,以另一手搥背五下,以手根之力搥向兩肩甲骨之間的地帶。
c. 壓胸五下。抓住頭頸,像三明治似的將嬰兒夾在中間,將嬰兒翻轉過,向胸骨中央壓五下,壓的位置與嬰兒CPR時之位置相同,壓的速度則稍慢。
d.重複步驟 (b)和 (c) 直到異物排出來或嬰兒變成無意識。
如果嬰兒變成無意識
a.叫“救命”,如果有人在現場,則差他去打電話求救,把嬰兒平放於一平 台面。
b.將舌頭下巴抬起,如困看到異物才用手去挖,沒有看到異物,千萬勿盲目的挖掏。
c.試給人工呼吸。用頭下斜/下顎上抬的方式通暢呼吸道,並試給人工呼吸。
d.搥背五下。
e.壓胸五下。
f.抬起舌和下顎,如有看見異物則除去之。
g.試給人工呼吸,用同樣的方法通暢呼吸道。
h.重複(d)到(g)的步驟,直到救援成功。
- 發現誤食強鹼、強酸,要立即送醫,記得攜帶誤食的腐蝕劑一同前往急診室,也最好停止進食任何飲料及食物,可以喝清水稀釋,但禁止催吐,也不可以喝酸鹼來中和(避免使用酸液中和,因為酸鹼中和會產生高熱,造成更大傷害)。強鹼,但是不若強酸一般苦,誤食時不易發現,也不會有反射動作,反而順著喉嚨、食道,一路到胃內,對消化道造成嚴重傷害,尤其食道,其黏膜及肌肉層均會受傷,造成水解性壞死,一旦破裂穿孔,會影響到鄰近的心肺功能,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食道狹窄,併發肺炎,造成日後生活困難。 至於類固醇用於腐蝕性物質誤食的治療角色仍然未有定論,一般而言一度消化道傷害是不使用類固醇,二、三度以上消化道傷害,若使用類固醇治療須合併抗生素及制酸劑的使用。
- 尖銳或是腐蝕傷害物異物之處理
尖銳物品針、別針等或是腐蝕傷害物,酸、鹼、電池(特別是鈕扣式電池)會引起消化道灼傷,則須儘快安排內視鏡取出。
|
|
|
6.預後 |
|
|
小朋友預後跟誤吞異物種類有關,呼吸道異物預後與卡住位置有關;圓形鈍狀物卡住消化道,若無阻塞一般而言預後都很好;尖銳異物若刺穿食道則預後不好;腐蝕傷害與傷害程度有關,內視鏡檢查結果可以用來預測食道狹窄的機會。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