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2019EthicBk
P. 95

善的準備,已經為大家做好完整的心理建設。事前的家庭訪
問,增進了醫學生對於大體老師的認識。有了這樣的認識
後,對老師自然會倍感親切;此外老師家屬與老師生前的各
種勉勵,更讓醫學生們在後續的課程裡不敢懈怠。從第一堂
課劃下第一刀起,一直到最後一堂課為老師縫回最後一針,
整個課程都是在一個感恩的氛圍下進行。所以大家對於大體
解剖感到的不是恐懼,反而是由衷的感謝。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大體解剖,自古以來就帶著許多神秘色彩。基於對人體
構造的好奇與臨床醫學的需求,解剖學一直是眾多科學家極
欲發展的領域。不過在宗教力量與保守民風的環境下,解剖
學一直至文藝復興起才正式成為一門重要學科。

      過去解剖課的主角 “大體老師”,大多被視為一個單
純的教具。在文藝復興前期,多數的大體來自無名屍或罪
犯;然而隨著解剖與醫學的蓬勃發展,對於大體的需求量也
不斷增加,後來甚至發生盜墓、謀殺賣屍的情況。台灣早期
的大體來源也是以無名屍為主,因此大體的數量也始終不敷
教學使用。而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九零年代末期開創了遺體捐
贈的風氣,才有了轉變。

      傳統台灣文化對於死亡這類的話題,都是相對禁忌與保
守。因此推行遺體捐贈這樣的行為,往往都會遇到許多來自

2019 年•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85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