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
||
|
||
如何增進溝通 精神科 蔡景淑醫師 一、觀察 1、仔細觀察孩子有興趣的事物為何 l 因為孩子會較注意他所感興趣的事物,而非我們替他所選擇的。 l 因為孩子通常會對自己所選擇的活動,投入較多的互動。 l 藉著跟隨孩子有興趣的事物,可讓孩子跟我們一起將焦點放在相同的事物上,從事一樣的活動,並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力量去影響他人,以成為更有目的性的溝通者。 2、他為什麼溝通 觀察孩子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溝通有助於我們去發展在每一個時期孩子的溝通策略及溝通的型態;而去覺察孩子的溝通方式就像是找拼圖的圖片般,需要一塊一塊的拼湊,一旦我們知道孩子的溝通意圖,我們就可以幫我們的孩子找到更多的溝通方式及溝通理由來與外界作互動。 3、他怎麼樣溝通 譬如說他可能會哭或大吼大叫、他可能會湊到他喜歡的人或是事物的旁邊或是把身體轉開、他可能會用手伸向他想要的東西或盯著他想要的東西看、他可能會拉你的手去拿他想要的東西、他可能會使用無意義聲音或一些簡單的字詞或句子,這些都是孩子會與我們做溝通的方式。
二、等待 1、使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傳達他的意思,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觀察我們的孩子是如何溝通。 2、通常可等待15-30秒,若孩子比較容易放棄,等待時間可能需要再縮短。
三、聆聽 1、仔細聆聽孩子所發出的聲音或字,知道有哪些是他已經可以說的,此時才可更進一步的引發出類似的音,如:可發出ㄇㄚ的音。 2、當孩子可仿說時,需更仔細觀察、聆聽,以了解孩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及他目前的能力。 補充:仿說指的是重複別人所說的話,孩子可能會重複他所聽到的東西但不了解其中的意義,他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理由而仿說但不是為了要直接與我們做溝通,事實上我們也可能不太清楚他的理由是什麼,但不管如何,仿說是一個好現象,它顯示孩子正在發展溝通能力,很快地,孩子可能就會用這些重複的詞或是片語來跟我們做溝通。仿說的型態有三種,第一種是立即的仿說,意指孩子在聽到一些字或是片語時會立刻重複,通常是所聽到的後面的部分;第二種是延遲仿說,也就是孩子會將他之前一天或是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前所聽的的字或片語先記下來,在日後將那些所記住的字或片語說出;第三種是經過修飾過仿說,孩子在仿說時可能會改變音調或是改變裡面的一些字來適應不同的情境,而這表示孩子可能已經了解他要如何有意義的使用這些詞彙。
四、實際操作的方式 1、融入孩子有興趣的活動 (1)注意孩子所做的事,且加入他,加入孩子現在在玩的遊戲及玩法,藉此增加孩子對我們的好奇心、注意力與互動;而不是要孩子加入我們想要他玩的遊戲或玩法。 (2)將孩子所注意到的事物,帶入自己的分享空間中,譬如孩子對某個有顏色的石頭感興趣時,可以將它撿起,兩個一起看或是孩子看到一隻鳥,我們可以用手指牠,且在孩子身邊告訴他說「你看,是一隻鳥」,進一歩可將孩子的手放在此物上,以更能精確地理解我們所說的事物。
2、解釋孩子的行為 (1)請認真看待孩子任何有意傳達的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影響你,如:看到孩子拿起鑰匙,可以跟他說「哇,鑰匙,走!出門!」。 (2)說或做任何孩子可能想要說的話或做的事,即提供一個示範,讓孩子知道以後可以怎麼說或做,譬如:孩子對小鳥有興趣時,可以「用手指小鳥」(動作)且說「小鳥」(口語)來做示範。 (3)在孩子語言很少的時候,以故意製造好玩的聲音吸引孩子的注意與增強孩子使用聲音的動機;如果孩子對唱歌有興趣,也可以將字放到歌曲中唱給他聽。 (4)當孩子已經可透過肢體動作、圖片傳達己意時,我們的口語示範就該只使用一個字,且馬上出現在他肢體動作、圖片後;而當孩子開始出現語言之後,我們應多以句子的形式,讓孩子模仿,儲存下來。 (5)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表達,以孩子的角度來說,如「你要不要喝水」變成「我要喝水」;使用Carrier Phrases,讓孩子學習一些主要的句法,而能在更多情境中使用,如我想要…、我喜歡…、給我…、那是什麼等。 (6)從一個字到兩個字,到三個字,如「果汁」→「喝果汁」→「我要喝果 汁」;重點是要先從孩子有興趣的、喜歡的東西開始。 (7)多讓孩子主動表達語句,出現錯誤時,再馬上說出正確的語句,讓他可以覺察到不一樣的地方而修正,重點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說適當的句子,供孩子模仿。 (8)示範代名詞用法,需要兩種主要的學習模式,一是當他們可以使用代名詞時,該怎麼使用;二是在一般自然的情境中,代名詞是如何使用的;這些則需要兩人以上一起示範給孩子看。
3、模仿孩子的動作及聲音 模仿可幫助孩子與我們有雙向的溝通,如:Sean對母親模仿他敲湯匙,感到很興奮,且獲得他的注意,並轉頭與父親做眼神接觸,意指「輪到你了,爸爸」;而當孩子發現我們模仿他後,他可能也會開始模仿我們;如果孩子無法參與此活動時,可透過肢體協助他模仿我們(通常從喜歡的玩具開始,如:把一台車往前推),當孩子模仿我們的行為後,要鼓勵他,如給予孩子一個擁抱。
4、加入 (1)堅持加入孩子正在進行的事,即使一開始他並不歡迎我們的加入,加入的同時,別忘了去詮釋、口語上的表達,讓孩子模仿學習,如:坐在孩子身邊,或當他跑走時擋住他的去路。 (2)維持策略 如果孩子喜歡把東西往下丟,可以試著將他丟東西的行為當作是一種遊戲的開始,如:準備一個籃子,當孩子把東西往下丟時,接住它並說「接到了」,當做是一種遊戲的開始;如果孩子喜歡將東西排成一直線,可拿起部分東西,讓孩子需要跟你要,達到互動的機會;當孩子已經允許我們的參與後,便可以開始有些不一樣的變化,如:將不同的物品放入孩子所排列的直線中。 (3)藏起來及找出來 可將孩子所排的一列物品中拿起一個,藏在袖子或口袋中,讓孩子來找,製造一個互動機會,如:藏在沙發縫中、門的後面,一開始最好先讓物品部分可看到;當孩子已經可以找的時候,我們可以引發他的口語,如:「車子」、「我看到車子」、「來看看椅子下面吧」等。 (4)擋住孩子的去路,如此讓孩子可以做或說什麼,去要求你移開。 (5)一起參與遊戲 當孩子自己在玩玩具時,可找一個類似的玩具,一起加入孩子,如:Lion喜歡玩恐龍,媽媽也拿了一個恐龍,可以假娤要吃掉孩子的恐龍,並發出一些有趣的聲音或誇張的動作;如果孩子喜歡自己獨自坐著,我們可以坐得很靠近他,跟他玩「擠壓」遊戲。 (6)經營對話,重點該放在如何產生對話 (7)如何在孩子已結束話題或堅持他自己的話題時,還可以加入 a.再回去原先的主題,或再創造一個新的話題。 b.當孩子改變話題時,再把之前講過的內容重述一次。 c.將孩子帶回之前的主題,且再重述部分的內容,讓孩子可接續下去。 d.有時可能對孩子難度太高,而使他跳到其他熟悉的話題,此時可將難度降低,換種簡單的方式說。
五、不適合跟隨孩子引導的時候 並非所有時候都適合去跟隨孩子的引導,如:當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因為挫折而生氣時,當他因生氣把積木往下丟時,此時必須讓他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可以跟他說「不能丟」、「停止」,之後還要讓孩子將所丟的積木檢起,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去將積木撿起來並說「撿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