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診斷時大多數的病人已經是局部侵襲性疾病或已發生轉移,只有20%可以手術切除治療,可手術切除的病人,五年的存活率為15~20%,而就整體胰臟癌而言,五年的存活率約僅3~5%。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3年死因統計資料,胰臟癌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8位(佔主要癌症死亡人數的4.0%),死亡年齡的中位數為70歲,胰臟癌的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14位,男女性比約為3:2,近十年來胰臟癌的發生率愈來愈高,同時死亡率增加了15.7%。
臨床表現症狀:
胰臟癌常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因為很多時候直到疾病的晚期才開始出現症狀,甚至症狀的初期時常是模糊的、無特異性,容易被歸因於另外的疾病。胰臟癌無早期的警示症狀,而且目前無有效的篩檢檢測工具。因此,胰臟癌很少被早期發現。
較常出現的症候如下:
- 體重明顯減輕
- 上腹疼痛
- 噁心嘔吐
- 食慾不振
- 黃疸
危險因子:
- 年齡:大部分的病人超過60歲
- 吸煙
- 飲食習慣:高糖、高肉類、低蔬菜水果飲食。
- 肥胖症
- 糖尿病:40%的胰臟癌患者合併有糖尿病。
- 慢性胰臟炎
- 家族遺傳:如: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HNPCC)、等。
- 感染幽門螺桿菌
- 牙周病
- 環境因素:如:長期曝露於石油化學、某些殺蟲劑相關的環境。
胰臟外分泌腺癌症的類型:
外分泌腺癌症(腺體或胰管)佔所有胰臟癌的95%,2/3分布在胰臟的頭部,1/3在體/尾部。
- 胰管腺癌 (ductal adenocarcinomas):(75~90%)最常見的胰臟癌。
- 腺泡細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罕見,會引起胰臟脂肪酵素的過度分泌。
- 黏液性囊狀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屬於惡性的黏液性囊狀腫瘤。
- 胰臟母細胞瘤(pancreatoblastoma):主要發生於小於10歲的孩童。
- 巨細胞癌(giant cell carcinoma)
- 腺樣鱗狀細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 胰臟囊狀腫瘤(pancreas cystic neoplasm):如:管內乳突狀黏液性瘤(IPMN)、黏液性囊狀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實性假乳突狀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等癌前腫瘤。
診斷和術前分期:
診斷和判定是否能以外科手術切除。
- 理學檢查和疾病史
- 血液檢測:CA19-9, CA-50, CEA、等腫瘤指數。
- 腹部超音波
- 電腦斷層掃描
- 腫瘤切片:經內視鏡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下,用針穿刺取出部分樣品送病理化驗。
- 核磁共振掃描:
- 正子掃描(PET scan):
- 腹腔鏡檢查:
治療:
- 手術治療:當胰臟癌在它擴散前早期被發現的話,外科手術為最佳的治療方式。
- 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
- 胰臟腺癌在手術切除後,建議接受輔助性化療和電療,可以增加術後的存活率。
- 對某些有接受手術潛力的病人(如:為於第Ⅱ~Ⅲ期間的病人)可考慮前導性放化療(neoadjvant chemoradiation),約50~80%的病人因此可以進一步接受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
- 無法手術病人:減少疼痛,控制症候,減緩癌腫瘤的生長,延長生命,盡量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
- 常見的化學治療藥物,如:Gemcitabine, 5-FU, Adrimycin, Cisplatin, Mitomycin-C, S-1,Abraxane等 。
- 標靶治療:1995美國FDA批准口服Erlotinib(Tarceva,屬EFGR的抗體)可與其它化療藥物一起使用來治療胰臟癌,不過效果仍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