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會不會掉頭髮?

很多新病患初診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會問到這個問題,只有治療部位會照到頭髮的才會掉,因為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因此在放射治療會掉頭髮的病有腦部原發或轉移性腫瘤、白血病或小細胞肺癌之腦部預防照射、少數頭頸部腫瘤。頭部以下的腫瘤像是肺癌、乳癌、子宮頸癌等等是不會掉頭髮的。而一些化學治療的藥物就會掉頭髮,因為藥物分佈到全身,毛囊對化學藥物比較敏感所致。所以有些接受合併放射化學治療的非頭部照射病患問怎麼也掉頭髮?原因就是化學治療造成。

放射治療副作用會不會很大?會不會影響體力?

任何癌症的治療多少都會影響體力,開刀、化學治療也都會有副作用,這不是放射治療的專利。我知道大家都想接受不傷身體的治療方法,有些人甚至有副作用就不治療了。打個比方,要想正當賺錢,當然要勞心或勞力,癌症的治療更是在爭取生命,衡量之下應以治療為重。體力和照射範圍大小和部位有關,擔心體力會變差就應該多補充營養,有好的體力治療效果會更好。我們一直在改進治療技術以避免副作用,並且在臨床已有成效。

有人說癌症病人不能吃太營養否則腫瘤會越長越大?

不容否認的,癌細胞為求生長,會剝奪體內的養分,就像壞人會搶劫一樣。問題是不吃東西癌細胞就會變乖或餓死嗎?正常細胞的營養更少,恐怕比癌細胞先死掉。治安不好對於富強及貧瘠的國家當然是後者承受不起。而且學過輻射生物學的人便知道,放射治療對生長代謝較快的癌細胞效果較好,所以吃營養點,不僅可強化正常細胞、增加免疫力,又可殺更多的癌細胞,真是一舉數得。以我們的臨床經驗發現,重視營養補充的癌症病患,治療效果都會比較好!本科提供營養師會談,可協助病患提升營養狀況。

什麼是三年或五年存活率?只能活這幾年嗎?

這是癌症治療的一種統計,很多病患會問:我能活多久?以子宮頸癌第一期為例,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代表有100個同樣程度疾病的病患經治療後,經過五年還有90個人活著。這是一個機率的問題,我們不能確定該病人是否是這90個之一。有些癌症由於很惡性,治療效果不好,大部份病患撐不過五年,就會採用三年存活率來表示預後。

為何治療會失敗而導致死亡?

主要有兩項原因:第一是遠處轉移,第二是局部復發。這兩種情形可以同時存在。遠處轉移是放射治療最頭痛的問題,前者以第一期鼻咽癌為例,治療結束後,陸續追蹤鼻咽都沒問題,但是卻發現骨骼轉移,情況逐漸惡化而死亡。後者以口腔癌為例,治療後追蹤發現局部復發,最後因為腫瘤出血引起呼吸道阻塞致死。局部復發是因為殘餘癌細胞對放射線有抵抗性,所以殺不死它們最後又逐漸長大。

為何會遠處轉移,事先無法檢查出來嗎?

遠處轉移是惡性腫瘤的專利,當它們在原發部位生長到某程度,因而入侵到血管和淋巴管時,就有機會延此途徑跑到其他器官,就是一般人所講的”擴散出去”。不管是以哪種方式治療癌症,治療之前我們一定會針對此種癌症容易轉移的地方先做檢查,以確定是否有遠處轉移。如果很不幸的出現遠處轉移,就會對病患或家屬提示此癌症無法治癒。但是檢查正常就代表病患以後一定不會遠處轉移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些潛在的癌細胞,雖然轉移出去到某器官或是在血液和淋巴管途中,由於數目不多或不集中,未必會被影像檢查出來。等到它們壯大起來才會會被影像檢查出來。就好像有人計畫到台北示威抗議,在高速公路很難察覺到它們的!在台北街道也未必看到它們,但是當它們聚集在台北某處時你才會注意到它們一樣。所以如果聽到治療前骨骼掃瞄、肝臟超音波、胸部X光都正常,為何以後還出現遠處轉移?就是上述的情形。

為何有些子宮頸癌無法開刀治療,一定要用放射線治療?

早期子宮頸癌如第一期和第二期A可以開刀,但是第二期B到第四期無法開刀,這在癌症治療共識寫得很清楚,不容至疑。因為第二期B到第四期的腫瘤太大,開刀會拿不乾淨,以前有人硬要切除乾淨,結果因為切除範圍太大會傷及正常組織,造成術後副作用如尿失禁或輸尿管受損引起腎臟水腫,但是第一期和第二期A開刀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所以如果是第二期B到第四期的子宮頸癌,過去還有醫師建議開刀,但是結果非常不理想,還要再追加術後放射治療,現在醫學文獻已不建議這樣做了,相信現在的醫師都會遵照這種準則來做。

第一期和第二期A的子宮頸癌可以只用放射線治療而不必開刀嗎?

經醫師解釋開刀及放射治療的優缺點後,若選擇放射治療,其治療效果和開刀是一樣的!這在醫學教科書已寫得很清楚。

聽說子宮頸癌放射治療副作用很多?

只要是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非月經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出血),都要先懷疑是這種病,因為它是台灣婦癌發生率第一名。應該馬上到婦產科來檢查。

子宮頸癌第二期B到第四期採用同步放射化學治療會不會讓病人受不了?

我們的經驗並鮮少有病患因為這種治療方法而中斷治療,大家似乎也會認為化學治療很傷身體,其實在子宮頸癌,化學治療的劑量不會太高,所以急性副作用沒有想像中嚴重。

乳癌病患經過治療後可以授乳嗎??

根據國外報導,經乳房保守療法(局部切除後追加放射治療)的病患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可以成功授乳。

什麼是腫瘤標記?是不是就是腫瘤指數?正常人可以用來檢查有沒有癌症呢?

有些腫瘤會表現一些特殊的抗原,以抽血可以檢驗出來。這種抗原就是腫瘤標記(tumor marker),也就是俗稱的腫瘤指數。像子宮頸癌的SCC-Ag及CEA,卵巢癌的CA125,乳癌的CEA及CA153,大腸直腸癌的CEA,攝護腺癌的PSA等等。一般我們在治療腫瘤前會抽血當作基準值,治療結束後會再抽血追蹤,看有沒有降到正常值。不過大家要知道的是,並不是這些癌症的腫瘤標記都會升高,如果癌細胞不會表現這些抗原的話,那抽血會是正常。所以之前有人說可以抽血篩檢癌症,我們要強調的是只能參考!如果抽血正常不能保證一定沒有長這些癌症!而且有些良性疾病或發炎情況這些腫瘤標記也有可能升高,所以異常也未必就是得到癌症!所以腫瘤標記並不是想像那麼簡單,有關資訊一定要仔細詢問腫瘤科醫師,不然很容易得到錯誤的觀念。

聽說子宮頸癌的小電(近接治療)很不舒服?可以不做嗎?

近接治療的特色是可以把劑量集中在腫瘤上,而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的劑量隨距離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說離開瘤越遠的正常組織劑量越低,我們在操作器械放入子宮腔時會將紗布塞到陰道前壁和後壁,目的是把子宮頸和膀胱及直腸的距離隔遠一點,這樣便可以大大降低膀胱及直腸的劑量。所以子宮頸癌要治癒一定要做近接治療。但是放器械及塞紗布的過程,有些病患會不舒服,這牽涉的因素很多:病患對痛的忍受度、塞紗布的多少、操作醫師的技術,其實放器械前會先打止痛針,放器械時還會局部塗抹麻醉劑,已經減低某些程度的痛覺。

什麼是反應率?腫瘤經治療後完全消失代表治癒嗎?

反應率(response rate)就是腫瘤經過化學或放射治療後縮小的機率。它包括完全反應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和部份反應率(partial response rate)。完全反應率當然是腫瘤完全消失的機率,而部份反應率代表腫瘤縮小到50%以下的機率。事實上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並不能完全代表疾病治癒,因為腫瘤有可能早已遠處轉移,還有就是腫瘤就算完全消失,這也是影像學或肉眼觀察來,有可能沒被殺死的殘餘腫瘤又趁機長大。腫瘤是否治癒是必須經過長期的追蹤的,並不能用完全反應率來代表。因為完全消失後還是有可能再長出來,這樣當然是沒有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