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林口長庚-醫研部-電子報2017創刊號
P. 9

長庚醫學研究榮登國際牙醫學頂尖期刊




 《揭開放射性骨壞死的神秘面紗


 頭頸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前該接受哪些牙科防護》

 ——黃意方醫師






 55 歲的台商周先生,有嚴重的牙周病,因為長年在大陸打拚事業,工作應酬
 菸酒不離身,沒有好好接受治療。2016 年初,口腔經常破皮、疼痛、出血,
 在大陸就醫沒有改善,同年 7 月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時才發現口腔癌已合併
 淋巴結轉移,醫生建議手術切除腫瘤後還需進行放射治療才能避免癌症復發。

 周先生的一位朋友剛好也是口腔癌患者,之前因為接受放射治療而出現口乾
 及味覺改變等症狀,還因黏膜潰瘍疼痛不已變得很不愛刷牙,導致滿口嚴重
 蛀牙甚至牙齒搖搖欲墜。幾個月後因嚴重口臭就醫,卻被診斷罹患了下顎骨
 放射性骨壞死。經過藥物治療無效後又進行了多次的清創手術刮除壞死的骨
 頭組織。雖然保住了性命,卻犧牲牙齒跟半邊的下顎骨,致臉部外觀嚴重變

 形及完全失去咀嚼能力,只能靠鼻胃管灌食,大幅降低生活品質。

 周先生因為朋友的遭遇,想到自己也將變成那樣,心情沮喪到谷底,但在本院  頭頸部癌症是台灣十大常見癌症的第 5 名,特別是口腔癌,好發於青壯年男性,
 頭頸癌醫療團隊的完善治療計畫下,周先生先在一般牙科接受癌症治療前的口  根據國民健康局近年統計,每十萬人口中有 65 人會發生,而且有逐年上升的
 腔檢查及一系列預防性措施,再進入癌症治療療程。目前療程均已順利完成且  趨勢。放射線治療是頭頸癌很普及的治療方式,雖然目前已將輻射劑量儘量局
 復原情況相當良好,不但沒有癌症復發的跡象,也未發生像放射性齲齒、牙周  限在腫瘤的體積範圍內,但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仍無法免於放射線傷害,可能
 病或上、下顎骨放射性骨壞死等嚴重的併發症。  因為缺氧、骨頭外露,而造成上、下頜骨的缺血性壞死。


            放射性骨壞死常見的症狀有惡臭、嗅覺及味覺的改變、口齒不清、瘻管、骨折、
            牙關緊閉、咀嚼和吞嚥困難,甚至造成續發性的感染,這些症狀出現的機會和
            放射治療的劑量有很大的關係。此外唾液腺細胞一旦遭受放射線破壞,會引發
            口乾的問題,進一步導致口腔環境的改變,使齲齒、牙周病與口腔黏膜炎等問
            題接踵而來。所以臨床上放射治療前口腔的檢查與預防性治療相當重要,藉由
            洗牙或塗氟等預防性治療,減少放射治療期間口腔感染的機率與放射線治療所
            帶來的口腔併發症。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接受放射治療後的頭頸癌患者有高達 30%的比例發生放射
            性骨壞死。病情輕微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或局部清創,但由於骨壞死病灶發生
            的初期並沒有明顯疼痛的症狀,臨床上很難被察覺,通常因繼發性細菌感染出
            現嚴重惡臭時才被診斷出。此時往往病情嚴重,無法藉由藥物治療而痊癒,必
            須採用外科手術廣泛切除壞死的部位並配合血管重建,患者會因而失去咀嚼能
            力,甚至誘發敗血症導致死亡。因此臨床上對於放射性骨壞死的預防及治療,

            是目前醫界的一大挑戰與極度被重視的課題。




 非經本刊及作者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之轉載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