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18EthBKM-Mobile
P. 83
關頭,原來是很難的。家屬的不捨和覺得會不會有奇蹟﹖會
不會我或醫療團隊沒盡力﹖也許為了說服自己,也許為了沒
有遺憾,選擇了奮戰到底。事實上如果我們不願坦然面對衰
老和垂死的經驗,必然會活在痛苦中,無法得到基本的慰
藉。即將步入死亡的人,沒有機會說出她心中真正的想望,
身為家人的我們也來不及好好跟她道別、道謝、道歉,甚至
也來不及告訴她,我們有多愛她。自以為豁達的我們,面對
死亡-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本書透過一篇篇的故事,描寫故事主人翁最後一集的結
局,無論是否無憾,都再也不能重來。誠如作者所言:「學
習死亡,不會讓死亡變得有所不同,而是讓人生變得不同。」
生命的深度及寬度比生命的長度來得重要,也許我們該恐懼
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活、用心去活。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醫學的發展是為了治療疾病延長人類的生命,甚而,預
防醫學更希望防範於先。但是,縱使疾病的腳步減緩,仍然
還是持續前進;人們愈來愈高壽,老化卻是無可避免,終究
有一天壽終正寢亦難逃一死。在即將走到人生的盡頭之時,
我們常為了一丁點的機會,不惜用藥物讓自己大腦昏沉,耗
盡所有體力。但倘若不如此奮力一搏,倘若簽下 DNR,是
不是代表我們放棄或是被放棄了呢﹖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
麼﹖到臨終時回顧這一生,這是我要的人生嗎﹖於是,當我
們停止抗爭,雖然我們不知道事情會如何演變,就接受眼前
107 年度•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