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18EthBKM-Mobile
P. 63
的存在,至少往生者的愛永遠存在愛他的人心目中。認真地
看待死亡這件事,從死亡的過程中學習人生的道理,這將使
得活著的人, 活得更好,而往生者的死亡也才更有意義。
我們並不是鼓勵安樂死,也不是縮短生命的劊子手,只
是希望尊重生命,讓臨終的人依循著大自然的節奏,安詳自
然地離去,不要刻意去加工做無謂的急救,徒增痛苦。所以
說:「愛他,所以才決定讓他走。」
陳醫師曾說:「當我們怨恨一個人,會罵他不得好死;
可是我們在加護病房和一個病人無冤無仇,卻常讓他不得好
死。」此書最深遠的意義在於希望家屬能因了解而放棄無效
的醫療;醫師在救人之餘也應注意病人的善終權益。
我更希望為政者和立法諸公也能好好看這本書,讓「安
寧緩和療護條例」的相關週邊法案更加周延,對生命末期的
醫療問題更加嚴肅認真地看待。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作者在為本書落序所言:「期盼所有的醫療人員、法律
制定者、社會上的每一個人,認真看待生命末期的醫療問
題,就維生設備的不給予和撤除做深度的了解,以期改善現
況。台灣有許多的醫生,認為無論病人的情況如何,就是一
定要給他們積極的治療。為什麼呢?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當
中,一個醫生應該做到的,就是給予病人健康。可惜,這種
107 年度•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