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2018EthBKM-Mobile
P. 170
是我的父母親,父親是腎衰竭需接受長期血液透析的病人而
母親是失智又腎衰竭需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我曾經心中有過
這樣的念頭:為何老天爺要這樣對待我的父母親而讓我也遭
遇這樣的漫長的照護日子?就因為深愛的父母親所以我和
我的兄長必須並有義務的去面對,當然在照護過程中手足之
間會出現憤怒而吵吵鬧鬧,唯有溝通再溝通用同理心去面對
久病家人的事實這樣彼此理解與相互支持,將心裡的感受與
家人和朋友分享相信能夠幫助我們慢慢減輕心理的痛苦和
不悅而在堅定、深刻的照護過程中,不僅受照顧的人感到幸
福,付出的人,往往也能夠得到同樣的快樂。雖然他們已不
在人間對我而言是悲傷的哀悼但這份哀悼能引領我們朝智
慧同理的方向前進。照顧我們所愛的人是一段漫長的路程,
讓我們能夠更加全心投入這個重要的任務。以真誠的態度,
全心全意照顧對方,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全面、更有意義的視
野。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龍應台作家的新書中提到,我們蹉跎,我們不給,一直
到你們突然無語離去,我們就帶著不知怎麼訴說的悔欠和疼
痛,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後,希望透過書寫,讓我這一輩的同
年齡讀者,或是年輕十歲、二十歲的讀者知道,其實訣別並
不發生於父母的死亡,他們的失智就是訣別的開始。 他們
開始失智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幾乎就錯過了。
在這少子化的社會,『面對久病家人的勇氣』這個課題
是需要去學習的。原本規劃好的人生計劃,因為要照顧家人
156 107 年度•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