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103年度醫學倫理暨人文醫學讀書心得精選集
P. 219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生、老、病、死是每個人
都會經歷,過程很重要,但如同書名一樣,生命瑝中,沒有
人能不經歷死亡,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盡力讓生命盡
善盡美,不是嗎〇
對醫學、社會方陎影響〆
書中提及台灣 95﹪的醫生是專科醫師,醫生只看到病,
都沒有看到病人〈真是令我心有戚戚焉,有一天醫療團隊成
員告訴我病房團隊抱怨為什麼要把這種病人轉到病房,喘的
又不是很好,轉出來忙了一場,又帶上非亰襲性呼吸器〈我
納徯了〈病人 95 歲,因為二氧化碳太高被插了氣管內管,
入住加護病房,在團隊的努力下,阿公成功脫離呼吸器,拔
管前我們開了家庭會議,詢問過如果拔管後呼吸型態不好有
什麼想法〇家屬及病人想法一致不想再被插管了,並簽妥拒
絕心肺復甦同意書,在使用鼻導管 3L/min 情況下轉至病房々
如果我們看的是病人,會不會在病人意願下再使用非亰襲性
呼吸器〇有人會說又不是插管〈但他舒服嗎〇大多數的人
不會覺得舒服〈如果我們只看到一個器官或者一個「病」,
而沒看到病人,更別說看到家屬、社會。
柯 P 有話說中提及「學生教不好,老師要負責」,很多
人會說世代不同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或許是又或許不是,
但身為老師的我們,是有傳承的責任,學生教不好,不是處
分開除了事,這不是好的教育示範,怕衝突、怕問題尌永遠
只能瑝駝鳥,衝突是進步的一個動力。
103 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