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醫學最終目的是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包括認識和預防疾病、提高診斷準確性、套用有效的措施改善預後並提高生存品質、促進衛生管理決策科學化,故與臨床醫
療行為息息相關。許多國家都強調實證醫療和以問題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式的學習方式也稱「病例學習」(casestudy)方式。
根據患者的病史、基本身體狀況、體檢結果,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疾病診斷、治療、預後、預防),根據提出的問題查尋現有最好臨床研究證據,評估研究證
據真實性及重要性,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臨床專業知識將現有的最好研究證據套用於診斷治療決策中。接受流行病學和實證醫學的基本知識訓練,掌握實證醫學的
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Cochrane圖書館,特別要注重隨機對照試驗(RCT)的設計和實施,學會對多個RCT結果進行匯總分析。
藉由患者存在的問題和特定要求,提出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包括:臨床表現、病因、診斷試驗、預後等。根據上述問題有效地檢索、辨別有關醫學文獻,獲得解決
問題證據。對所獲證據進行品質評估,看這些證據是否有利於改善健康、提高醫療水準,分析其真實性、可靠性,評估其臨床意義、統計學意義及證據的適用範圍,
儘量選用RCT及匯總分析證據。
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特點和特定需要,將評估的結果套用於自己的臨床醫療行為。瞭解研究結果是什麼?是否正確可靠?是否適用於處理自己的患者?對這一
臨床決策的套用效果進行追蹤和再評估,修正失誤、發現更好方法,進一步完善證據並由此提高自己臨床技能和水準。實證醫學不盲從經驗但也不完全排除經驗,在
實證醫學的實施中,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與臨床實際相結合的直接和間接經驗,並在今後臨床行為中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