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位於腹部的右下方,為連到盲腸(為大腸的起始部)的蚓狀小管,其根部位於離迴盲瓣(小腸和大腸交接處)下2公分的位置,而其末梢位置則變動較大—盲腸後方、骨盆腔、或移動到腹腔其他位置,甚至在罕見的「內臟逆位」的人,其闌尾可能位於左下腹部。它是消化系統的一員,可能為一演化的退化器官,根據新的研究指出闌尾含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在免疫功能有其一定的角色,並且有維持腸道的正常菌落的平衡的功能。
症狀:
其表現的症狀變化不一,尤其在小孩、老人、孕婦等族群要診斷出闌尾炎常有其困難。
而典型的症狀表現為:由上腹或肚臍週圍痛(如腹漲、悶痛)開始,而後轉為右下腹疼痛並加劇,可能併有食慾不佳、噁心或嘔吐、發燒、偶有腹瀉等情況。在闌尾正上方的點(McBurney point)按壓時會有明顯的壓痛感和局部腹部肌肉僵硬的情形。
但因病患年齡、性別、闌尾的位置和其發炎的程度,使闌尾炎的臨床表現有相當的變異,許多疾病如:大腸憩室炎、梅克爾氏憩室炎、腸系膜腺炎、骨盆腔發炎、腫瘤、等,也會表現與闌尾炎難以區分的症狀。急性闌尾炎的術前正確診斷率約為80%,部分病患其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有時在診斷時闌尾已破裂,導致廣泛性腹膜炎,甚至敗血症,造成生命的威脅。使得手術的傷口變大,術後的併發症(如傷口感染、腹內膿瘍、腸沾連等)的機率增加,住院日數增長。
檢查:
醫師通常由你的症候描述、身體理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如:血液、尿液±懷孕測試、生化—肝和胰臟功能測驗、CRP發炎指數、等)來診斷闌尾炎。而在某些案例,可能需要做其它額外的檢查,如:腹部電腦斷層掃描、腹部超音波、診斷性腹腔鏡檢查。
一、手術治療:
二、非手術治療
抗生素治療± 闌尾周圍膿瘍引流術:在某些複雜性特殊案例,如:超過72小時以上的延遲性闌尾炎、穿孔性闌尾炎所引發的闌尾局部周圍膿瘍或組織炎(phlegmon),造成外科手術的棘手。
三、間隔性闌尾切除術(Interval appendectomy):
常用於上述第一階段使用「非手術」保守治療的患者,在膿瘍和周圍發炎緩解後,待6~12週後狀況允許下再行闌尾切除術。
如果之後闌尾沒有切除,則其闌尾炎復發的機率達5%~37% (根據不同文獻的記載)*建議您徵詢第二意見, 以接受正確的醫療建議,做最合宜之選擇,避免延誤治療。
預後:
預後端視發炎程度及患者的狀況而定:總併發症10~15%,死亡率0.2~0.3%。 一般在正常情況下,輕微發炎者,術後通常無併發症。但若嚴重發炎(如:穿孔、膿瘍),或凝血功能障礙、使用類固醇、身體功能完全依賴性、肺炎、營養或免疫不全、合併其他重大疾病等患者,則有時會有程度不等的併發症。
併發症:
早期以傷口感染最常見,通常只要加以引流,數日即可痊癒。其他如腹內膿瘍、腹膜炎、腸沾連併腸阻塞、肺炎,甚或敗血症等均有可能發生,住院療程亦常會拉長。
手術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