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創傷:

腹部創傷是造成外傷死亡的第3大原因,腹部含有人體最多的器官,而且是人體最大的體腔,包含:肝臟、脾臟、腎臟、胰臟、胃腸道、膀胱、大血管、等,一旦任何器官受傷都可能引起嚴重失血和全身性感染的危險,造成生命的威脅。

由於病人常常合併多重外傷,意識不清、感覺模糊、合併胸部或骨盆受傷、體表擦挫傷、等造成醫師在評估證斷腹部創傷的困難,故理學檢查的正確率並不高 ,常常需要其他輔助的工具協助診斷,有超音波(FAST)、電腦斷層掃描、腹膜灌洗術、等,讓醫師能在短時間內做出診斷,並且進一步決定病人的處置(如:緊急手術、介入性放射線治療、加護病房救護、等)

對於腹部實質器官(如:脾臟、肝臟、腎臟、等)的受傷且生命跡象穩定之患 者,隨著診斷和治療的進步、介入性放射線的治療(如:血管攝影栓塞術、等) ,80%以上的病人多可用「非手術治療」的方式成功治療,不僅保留了受傷的器官,而且減少了開刀相關的併發症。 採行非手術療法時,患者需於加護病房內絕對臥床休息、嚴密監測生命跡象、腹內壓並追蹤血紅素的變化。非手術療法失敗的案例,絕大部分會於72小時內改為外科手術治療。如果病情穩定,患者將轉入普通病房,可進行輕微的活動。一切順利的話,患者可於一星期左右出院回家休養。

※ 「非手術療法」的一個潛在風險,即延遲性內臟器官破裂出血的發生、或延遲其他腹內器官受傷診療的潛在風險。延遲性內臟器官破裂出血可發生在受傷的數日到數週之後,其仍然會有出血休克甚至致命的危險!少數患者也可能發生腹內感染、肝(腎)膿瘍、膽道瘻管或膽汁溢漏、等併發症。因此,出院後要繼續門診追踪,三個月內應避免劇烈運動或腹部過度用力之動作如:厲害的咳嗽、用力解便、仰臥起坐、騎乘腳踏車或摩托車、等。

對於腹部空心器官(如:胃腸道、膀胱、等)的受傷,目前須接受手術修補或切除重建受傷的器官。常常在外傷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不易診斷,目前電腦斷層對腸道受傷的正確診斷率僅達80%,但延遲診斷治療(>24小時)病人的併發症和死亡率都會大大增加。

腹部創傷合併內臟損傷的處置流程:-->點我查閱


傷害控制手術(Damage Control Surgery):

許多嚴重多重外傷病患合併低體溫、凝血功能障礙、嚴重酸血症、等生理異常,太久的手術可能加重、加速這些維繫人體生理功能運作的崩潰,因此「傷害控制手術」被應用於這些極度嚴重的外傷病患,第一階段的手術主要在控制大出血、減少腸胃道的污染繼續溢出、切除無法修護的器官部分、以紗布壓迫小出血、等,然後病人被送至加護病房矯正體溫、凝血、酸血症、電解質、等各項生理指標,待病人狀況稍穩定後(約24~48小時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手術—移除先前壓迫的紗布、確切的治療與重建各器官、等,這樣的傷害控制手術可以減少極度嚴重的外傷病患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