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林口醫研部 9月電子報
P. 40

‣背景




                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突發性且高致死率的疾病,有高達一半的病


        人是以猝死來做為最初的表現,主動脈剝離的形成來自於內層損傷破裂



        ,而血流進入中層及外層之間,形成二層血液分流至真腔及假腔,進而



        造成主動脈破裂或分支血管損傷器官灌流不足。根據國際主動脈剝離登



        錄組織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分析1995年至


        2013年期間共4428名病人接受治療的結果顯示,雖然隨著整體醫療進步



        ,包括診斷科技、藥物、醫學材料如主動脈支架,及手術技術和術後照



        護的大幅提升,急性主動脈剝離仍是一高致命性疾病,結果顯示A型主



        動脈剝離的病人即使積極手術治療死亡率仍高達22%,而B型主動脈剝離


        的死亡率也高達14%。



                 根   據   目前美國及歐洲心臟科醫學會主動脈治療指引 (AHA/ESC




        guidelines),建議在急性期的初始治療使用注射型乙型拮抗劑(β-blocker)


        來降低心率和血壓,以及破裂風險。然而目前國際學會對於主動脈剝離


        或其它主動脈疾病之長期口服用藥並沒有明確治療指引。因此急性期過



        後的長期藥物治療仍主要基於專家意見和一些小型觀察性研究。目前沒



        有大規模針對主動脈剝離長期的追蹤研究,主要原因之一為低盛行率,



        高死亡率,單中心研究無足夠研究樣本數進行長期追蹤,其二這群病人


        為急性患者,收案研究的完整追蹤率非常低,而藥物臨床試驗更是少之又



        少,因此為目前臨床治療的知識缺口。





      40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