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向上 ] 肝臟疾病-前言 ] 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 ] 肝硬化與肝癌 ] [ 肝炎 ] 肝病的檢查方式及保養 ]

肝炎

 

    肝炎是指肝細胞損傷發炎,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毒素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見的便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是一種比細菌還要小的病原體,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無法使用傳統的光學顯微鏡看到。有很多種病毒會引起肝細胞的損傷,但我們只針對會引起主要症狀為肝炎病情的病毒,特別叫做「肝炎病毒」,現在我們已知道的肝炎病毒有A、B、C、D、E、G 六種。

 

u      A型肝炎

 

    A 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是糞口感染,也就是當吃到或喝到遭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時會感染到A型肝炎。我們常碰到的感染源是遭到糞便所污染的水源,因此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如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是A型肝炎的流行地區。約三、四十年前,台灣地區因環境衛生不好,因此絕大部份的人在小孩時就已感染過A型肝炎。但是最近二十年來,因環境衛生的顯著改善,在台灣地區,民國七十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絕大部份都沒有感染過 A 型肝炎,現在台灣只剩下一些地區因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習慣尚未改善,所以這些地區的居民仍然停留在從前的高感染率。A型肝炎病毒是一種不怕強酸的病毒,因此可以經由腸壁吸收而送達肝細胞,然後肆無忌憚地在肝細胞中繁衍生殖。一般人感染A型肝炎病毒經治療後,體內多會產生抗體,使人體具有免疫力,因此治癒後不會有任何後遺症。急性 A 型肝炎通常會痊癒,不會變成慢性。

 

u      B型肝炎

 

    台灣是世界上肝臟疾病最盛行的國家,主要原因便在於台灣 B型肝炎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在血液中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這些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B型肝炎給別人,更可怕的是病毒會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會引起慢性肝炎再轉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B型肝炎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會,是非帶原者的一百五十倍以上。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感染的血液、體液(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可區分為母子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母子垂直傳染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新生兒時期由此途徑而得到B型肝炎者,很容易在日後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水平感染是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血液透析(洗腎)、穿耳洞、刺青、共用針頭、牙刷或刮鬍刀等,都可能是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台灣地區目前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一半是由母子垂直傳染而來,而有另一半是由水平傳染而來。

 

    台灣地區以往四十歲以上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感染過 B 型肝炎,其中成年人中約有15~20%(約三百萬)的人是帶原者,但自從政府於民國七十三年開始推行全國性B型肝炎的疫苗接種政策後,年輕一輩的帶原率已大幅降低到只剩下1.5%而已。

 

    慢性 B 型肝炎的病人大都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且即使感染 B 型肝炎病毒,如果是健康的帶原者,那麼肝功能檢查可能是正常的。通常在急性 B 型肝炎或慢性 B 型肝炎的急性發作病例較常有明顯的症狀,如:黃疸、胃腸不適、食慾不振、倦怠、全身無力、噁心、嘔吐、右上腹部疼痛、褐色尿等,有時候會有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如果得到急性 B 型肝炎,痊癒後產生表面抗體時,會對 B 型肝炎終身免疫,不會再感染。大部分成年人感染 B 型肝炎後,會完全痊癒而沒有後遺症。不過少數人會變成慢性帶原者或慢性肝炎,進而發展變成肝硬化和肝癌。新生兒及幼兒感染 B 型肝炎病毒後,有很多人變成帶原者。

 

u      C型肝炎

 

    C型肝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僅次於B型肝炎的第二號殺手,由於垂直感染的機會不大,因此二十歲以下的人很少感染C型肝炎,而二十歲以後感染的人隨著年齡而增加,在成年人口中約有1∼2%是慢性C型肝炎患者。

 

    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主要是由於輸血,不過約只有一半的C型肝炎病人有輸血的病史,但自民國八十一年七月起,台灣地區捐血中心的血源都要經過C型肝炎抗體的篩檢後才能使用,因此經由輸血感染的機會已經很小。其他的可能感染途徑包括使用不潔的針頭、針灸、刺青、穿耳洞、及牙科器材等等。因此,要避免C型肝炎感染的方法與B型肝炎類似,應避免不必要的打針、輸血、避免共用牙刷、刮鬍刀等。不過母子垂直傳染的角色,不像B型肝炎那麼重要。台灣地區有一些鄉村的居民感染C型肝炎的比率遠高於一般人口的比率(>20%比1~2%),這些鄉村就是所謂的「C型肝炎村」。其傳染途徑可能與不合衛生的注射有關。

 

    若不幸感染C型肝炎病毒,有一半以上的機會會變慢性肝炎,其中有一部份人會轉成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慢性C型肝炎轉變成肝癌的危險性遠較B型肝炎為高。。這些可怕的後遺症與B型肝炎很類似。

 

u      D型肝炎

 

    D 型肝炎是因感染 D 型肝炎病毒所引起。D 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它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藉由 B 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做為它的外殼才能生存,因此 D 型肝炎病毒必須與 B 型肝炎病毒同時存在,也就是說沒有 B 型肝炎的人就不可能會有 D 型肝炎。因此只有急、慢性 B 型肝炎患者和帶原者才可能會感染D 型肝炎。其主要傳染途徑有兩個:嫖妓和靜脈毒癮。

 

u      E型肝炎

    E 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與 A 型肝炎相似,也是經由遭糞便污染的食物和飲水傳染,通常都是地區性的發生,常常有許多人同時感染。

Ø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長期喝酒又喝得多的人所引起的肝病。在台灣,B型肝炎、C型肝炎等慢性肝炎患者如果又長期大量喝酒,便會加快肝病惡化的速度,因此當長期大量喝酒的人,突然有黃疸出現,又有嘔吐、發燒、腹部疼痛等急性症狀時,就應該要考慮到是否得了急性酒精性肝炎。另一方面,當一個長期多量飲酒的人,肚子慢慢地大起來,但臉頰卻瘦下去時,可能表示這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為酒精性肝硬化了。腹部大起來是因為腹腔內積水(腹水),也就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狀之一。因此,愛好喝酒的人,應該常常接受肝功能檢查及醫師的診察,以便早期發現治療。另外像是胸部的蜘蛛狀血管性小紅痣及肝臟腫大,也是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症狀之一,常喝酒的人不妨加以注意。另外,引起酒精性肝病與所喝酒的種類無關,只跟飲酒量(純酒精量)與喝酒的期間有關。此外,女性喝同量的酒時,比男性容易變為肝硬化,因此女性應當以男性的一半量來計算。

 

Ø        藥物或毒素性肝炎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也是主要的解毒器官,因此有很多藥物在經過肝臟代謝的過程中會引起肝炎的現象,例如口服的抗黴菌藥物療黴舒,其他常見會引起肝炎的藥物包括部分的抗結核藥、抗生素、某些抗痙攣藥、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等,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藥物就是普拿疼(Acetaminophen),普拿疼的廣告常提到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好像沒什麼副作用的感覺,事實上普拿疼過量是會引起急性肝炎的,因此服用這類的藥物要小心。至於會引起肝炎的毒素則包括四氯化碳、重金屬及酒精等。

 

Ø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當肝炎病毒進入人體後馬上會引起程度不同的肝細胞損傷,此時叫做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在病發後一到兩個月內就會自然痊癒。但是如果急性肝炎沒有痊癒,導致肝炎的症狀、肝炎標記陽性 ( B 型肝炎則為表面抗原陽性)、肝功能檢查或病理切片檢查,持續六個月以上異常時,就叫做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可依病理組織學上的變化的不同,而分為慢性持續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在症狀及檢驗結果上比慢性持續性肝炎嚴重且預後也比較不好。

 

    引起急性肝炎的原因主要是包括病毒、藥劑以及毒物三種,其中因病毒引起的肝炎稱為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包括A型肝炎和E型肝炎這兩種,癒後比較沒有後遺症。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症狀不分是哪一型都大致相同,只是稍有輕重之別而已。不過有不少病例並不會有典型的症狀,而只有短暫的不舒服而已,甚至可能會毫無任何症狀。未曾被肝炎病毒感染過的人,較易罹患急性病毒性肝炎,但是當體內形成抗體時,這種肝病即可獲得痊癒。

 

    慢性肝炎主要是指B、C、D三型經由體液傳染的肝炎、在感染後有部份的病人會變成慢性肝炎,而導致肝硬化、肝癌,終至死亡,為國人主要死因之一。慢性肝炎的病人常常沒有自覺的症狀,即使有症狀出現,也是一般共同性的症狀,比較常見的是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感、上腹部鈍痛及有壓迫感,此外還有皮膚搔癢、關節痛、手掌紅斑等,因此往往是在做身體健康檢查、捐血檢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做肝功能檢查時,才在偶然的機會下被發覺,或者是當有急性發作時,因有急性肝炎的症狀而被發覺原來就是慢性肝炎的急性發作。這個時候就應該仔細地做急性或慢性的鑑別,因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在預後和治療上都是完全不同的。慢性肝炎一旦演變成肝硬化,有很大的機會會繼續演變為肝癌,因此慢性肝炎雖然沒有嚴重的症狀,但卻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疾病。

 

Ø        猛爆性肝炎

 

    猛爆性肝炎是一種最嚴重的急性肝炎,大都是由病毒性肝炎演變而來,除此之外,服用大量藥物所引起的藥物性肝炎也有可能轉變為猛爆性肝炎。一般急性病毒性肝炎開始轉變為猛爆性肝炎時,病人的黃疸現象會突然嚴重起來,同時全身會有強烈的無力感與嘔吐感,不僅食不下嚥而且體溫急遽上升,常使患者語無倫次,最後會喪失意識而呈昏睡狀態,這種昏睡狀態稱為「肝性腦病變」或「肝昏迷」。如果這種情形持續一週左右,大部分的肝細胞受到破壞,導致肝臟功能喪失,那麼絕大部份的病人會在瞬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