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團隊
我們是一群熱血帶傻勁,有組織又帶衝勁的團隊。整個團隊包含七位醫師,兩位專業醫檢師,三位專業護理師,四位護理系教授,一位社工師,一位統計學專家。平均年齡36歲,正將人生精華投注在社會公益,藉由成熟的管理運作,將此精神生生不息的運轉。
我們為什麼要做氣喘衛教?
十年前有一位資深的醫界耄宿前來評鑑時,正巧我們團隊舉辦北區校護衛教活動,這位醫界前輩懷這狐疑的眼光問到;「你們在醫院好好看病人就好了,為什麼要辦這些氣喘衛教活動?」,這時團隊的領航者-黃璟隆教授揚起眉毛回答:「在醫院一個門診只能看數十個病人,而兒童氣喘病人白天的時間大多在學校,若教育校護有了正確照護知識及技能,對氣喘兒童的健康更加助益,再者校護往往不輕易離職,可能一直堅守岡位到退休,只要教育她們,更可長長久久將照護觀念傳播去,照護更多的氣喘兒童。」
一般人對氣喘的刻版印象便是「不會好,喘起來吸不到空氣,而且需長期用藥」的疾病。在醫療院所有限的空間與人力之下,即使再好的醫師,所能服務的對象畢竟有限。再者氣喘是需要長期追蹤治療,因此任何會接觸氣喘病的家長、親朋好友、主要照護者、老師甚至社區公衛護士、藥師若有正確照護氣喘的觀念,更可將氣喘照護延續,改善病人的症狀。
由於兒童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若是學校的校護,體育老師,有正確的氣喘知識,就不會限制氣喘學童上體育課,就不必擔心正在接受治療氣喘的學童可否接受疫苗注射,即使是氣喘兒童也可健康快樂的成長。校護往往在學校工作長達十數年,有了正確照護氣喘的觀念,更可將此推及每一年的新生及其家庭,對於這些概念不能只侷限在某一醫療院所,只針對某些病人,更應劍及履及,擴展至全國。這也是兒童過敏氣喘中心致力於全國氣喘衛教的濫觴。
我們的目標
我們的目標不是增加病人數量,或提高知名度,而是根本從氣喘教育著手,希望全國所有氣喘兒童,在學校及社區,都能有最好的照護,所影響的不只是線的延伸,更是面的擴展,建構全面而立體的氣喘衛教策略,改善及強化國家政策也促成社會大眾對兒童氣喘的關注。
我們的做法
曾有人質疑醫學中心的醫師不就應在醫院中為病人服務嗎?幹嘛衝到第一線去打仗?其實這些長期且全國性的氣喘衛教活動都是利用假日,由一群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帶著衛教器材及資料,懷著一份為台灣兒童氣喘進一分心力的使命感,無論日曬雨淋,足跡踏遍全省各地。
我們的足跡
近十年來,整個團隊針對不同對象,有計劃的執行不同對象,包括校護,公衛護士,藥師,醫師,民眾鄧氣喘衛教活動,吸引四千人次以上的參與的,接受正確照護觀念的洗禮。從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到偏遠地區或都會,走過100個以上的鄉鎮,都曾留下我們的印記。
我們的收穫
就在一次次的巡迴衛教活動中,一次次縝密的規劃,組織與動員,讓整個團隊培養出革命情感,讓理想得以實踐,更建構氣喘衛教策的方針。許多次在活動結束後,參與者從抱著參加拿學分的態度,轉而由衷感謝獲得實用的知識與技術,對我們而言就是做大的鼓勵,甚至邀請我們再去地區學校或幼稚園再做衛教活動,讓未能參加者再有一次機會學習。猶記98年八八風災當日,整個團隊在火車停駛及風雨未歇的威脅下仍維持既定行程,開跋到花蓮,針對當地校護及藥師舉辦氣喘衛教講座。領教了大自然的威力,更顯得我們的微不足道,而看到爆滿的參與人數更堅定我們為醫療奉獻的信念。
醫療行為需要的是一群「志工企業家」
早期遠從海外來台從事醫療傳道的外國醫師,其將最精華的人生階段奉獻給台灣的土地與人民,其默默行善的事蹟,不求回報的信念,深深打動人心,進而產生教化的作用。然而隨著歲月的遞嬗,這些外國傳教士或醫師逐漸凋零,然其事蹟信誼廣為流傳,其精神更永垂不朽。然而我們更需要看到台灣人民對健康概念的質變,以及制度的建立與延續。
世界上有一群人運用自己的活力,創造力與進取心讓社會合乎公義,有人稱之為「志工企業家」。志工企業家懷有使命感,想解決一些社會問題,重要的是他們會建構組織,動員資源,號召團隊合作來實現心中願景。因此現代的奉獻除秉持無私,不求名利的精神,更需策略的應用與管理,更將其制度化才能長長久久,讓奉獻的精隨得以延續而影響深遠。我們自許成為「志工企業家」,能號召更多菁英加入團隊,像黑洞般吸聚更多的力量,將我們的志業發揚。
結語
奉獻是無私的釋放,奉獻需時間的堆積,奉獻是青春的付出,也是形而上的理想實現。這些事蹟雖微不足道,但仍需有人不計回報,一步一腳印,為兒童氣喘盡些心力。有一首歌是這樣唱著:「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奉獻不需等待,存乎一心,除了凝聚團隊力量,亦需要策略運用,才能延續及渲染,而我們已經啟程。
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
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