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7月份醫護倫理新書介紹

歡迎大家來借書!

點選登錄號可預約新書

點選封面可看書籍內容簡介       點選Books Search查詢相關書籍

書名:How to talk to a borderline
作者:Joan Lachkar
登錄號:
E0012076

 Books Search
內容:
In How to Talk to a Borderline, Joan Lachkar introduce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and outlines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t presents to clinicians. She expands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BPD by outlining eight different kind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how each of these requires specif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Case examples are offered throughout the text and in some cases describe the kinds of partners borderlines attract. This book offers new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ng, working with, and treating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 while integrating more contemporary treatment methods.

書名:杏林筆記-行醫路上的人文省思
作者:賴其萬
登錄號:
C0010466
 
 Books Search
內容:
賴其萬醫師行醫超過四十年,他始終不忘隨時停下來思索:有沒有更好的作法、自己是否謙卑地面對錯誤、怎麼樣激發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在面對至親老病辭世之際,也從家屬的身分反思醫者之道。作者從「醫師與學醫者」、「醫師的自省」、「醫師與社會」、「醫師與病人與家屬」等不同角度省思行醫倫理、醫病關係與醫學教學的種種面向。即便賴醫師行醫超過四十年,他總是設身處地站在病人、家屬或者學生的立場,反思自己應如何做得更好,同時也對醫師同儕與社會大眾提出許多建言。賴醫師在行醫與教學工作之餘撰寫醫事人文思考系列散文,尤其是在《經典》雜誌長期執筆的「杏林筆記」專欄,獲得廣大讀者熱烈迴響,並榮獲第三十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本書便是集結該專欄的近期作品。賴其萬醫師撰寫本書時,避免醫師本位的立場,而能廣泛地從學醫者、病人與家屬、社會大眾等不同角度省思。因此各層面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深刻的啟發。

書名: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師傳
作者:董英義,陳秀麗
登錄號:
C0010470

 Books Search
內容:
戴仁壽是日據時代來臺灣宣教的宣教醫師,對台灣的癩病病患特別有負擔,不但創立第一個癩病門診,在面對眾多反對意見之下,艱辛的設立了專門收容癩病患者的樂山園,對當時被隔離被放棄的癩病患者來說,是一盞希望之燈。作者花了二年時間收集資料,希望能將戴仁壽介紹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認識戴仁壽對台灣癩病患者的貢獻。

書名:在醫療行政與醫學專業之間-邱仕榮及其同時代的台大醫院與台灣醫學
作者:劉鴻德
登錄號:
C0010476

  Books Search
內容:
本文以邱仕榮先生為核心,並探討其所處於同時代的臺大醫院與臺灣醫學之間彼此的關聯性。筆者大致分為三個方向,論述這段經歷:首先是「醫學專業」,專業的形塑是需要接受嚴格的審定標準,邱仕榮是早期少數接觸醫學教育的菁英,且其專長為婦產科醫學的「妊娠中毒症」,以醫學專業的角度觀察邱仕榮在戰後臺灣醫學史中的位置,則有助於釐清臺灣醫學發展的特質。其次是「醫療機構」,自1940年大學畢業後,邱仕榮就一直待在臺大醫院服務將近半個世紀,其中有近20年的時間擔任臺大醫院的領導要職,在醫院行政的發展脈絡中,邱仕榮確實影響戰後臺灣醫療行政的發展,而醫院的制度化、透明化、專業化都有助於醫病關係的提昇,以及改善醫療環境的品質,建立良好互動的醫療社會。第三是「醫學社群」,邱仕榮所處的年代仍屬於草創時期,許多醫學社群團體都尚未健全,因此邱仕榮才有機會參與創辦臺灣省醫學會、國際外科學院、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中華民國醫院行政協會、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臺大景福基金會等重要的醫學社群團體。社群的出現不僅提供專業知識的互動橋樑,且透過社群領導者的行政能力提出建言,改善臺灣醫療社會的現狀,增進國際交流合作的契機。

書名:一切都已不再
作者:謝凱蒂
登錄號:
C0010477
 
 Books Search
內容:
他是我的夫婿、同事、朋友、精神導師。他愛的我,是被我自己遺忘的我。他病了,就要死了。
他無法教導我的,是如何面對失去他的哀傷……作者以真摯而抒情的文字,回顧與丈夫理查之間的深刻感情,以及陪伴理查抗癌的漫長過程。書中交織著許多幽默風趣的小故事,以及兩人既濃烈又溫馨的感情所留下的苦甜回憶,緩緩訴說作者如何透過丈夫的勇氣與風範,學習到盡情發揮生命。以死亡、哀傷、喪親為主題,作者從自身的哀傷經驗,以精神病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的哀傷,並以過人的文采,寫成一部感動人心的回憶錄。

書名:天使的微光-一位女醫師的行醫記事
作者:林育靖
登錄號:
C0010478
 
 Books Search
內容:
身為白色巨塔裡的女醫師,林育靖以文學之筆、感性之眼細膩觀察、鮮活細繪:凌晨三點睡眼惺忪如何幫病人肛診、醫生與藥商的微妙關係、醫院電梯為何總是難等;描摹SARS期間,醫生必須堅強的心理轉折,同袍為SARS奮戰而犧牲的不捨。
醫生是病人的救命天使,在生命戰場上,總面臨生與死的挑戰,但也最易感受到生命脆弱與無常,即使是一絲微光,也仍然努力奮戰。備受矚目的新銳作家林育靖,在本書中,以纖細易感的心,寫出在白袍底下醫師與常人角色的轉換,更譜寫出醫生與病人間的新倫理。部分篇章列為醫學系討論課程指定閱讀教材。

書名:診療室裡的福爾摩斯
作者:麗莎.山德斯原著;廖月娟譯
登錄號:
C0010482

 Books Search
內容:
診斷不只是一種藝術,更是救命關鍵。醫生好比偵探,面對謎樣的病情時,唯有從蛛絲馬跡中找尋線索,抽絲剝繭,才能揭開謎底,搶救病人的生命…
 一個原本健康的年輕人突然失去記憶,過去幾個小時發生了什麼事,完全記不得了;有兩位病人經醫師診斷得了萊姆病,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後,稍微好轉,然而不久症狀又出現了;一個年輕女孩躺在加護病房,出血不止、黃疸、意識不清,醫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一步步接近死亡,仍不知病因為何……
本書中,作者山德斯醫師以身歷其境般的描述,呈現一個又一個診斷難題。作者認為在每一個病人的後面、種種令人困惑的症狀之後都暗藏精采的醫學推理故事。解謎的關鍵就在聆聽病人的敘述以及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同時避免落入溝通陷阱,並注意科技檢驗的灰色地帶。診斷不只是藝術與科學,也是救命的關鍵!

書名: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黃達夫與和信醫院的故事
作者:丘美珍,李桂芬
登錄號:
C0010487

 Books Search
內容:
醫生問診一個小時是常事;跨專科的醫療小組一起治病;白天一個護士只照顧五個住院病人;萬一病人支付不了醫療費用,醫院和信員工上下一起共同想辦法……。不只如此,和信醫院在治療成果上也與世界並駕齊驅--第一期到第四期乳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和美國著名的癌症中心相當;鼻咽癌平均五年存活率創下全世界最佳的紀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是台灣唯一一家癌症專科醫院,面對台灣扭曲的醫療生態,及不合理、不公平的健保制度,始終在極不利的環境中辛苦經營,但因為本著對病人的愛與尊重,黃達夫院長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因此走進和信醫院,不會有其他醫院吵雜鬧哄哄的候診、掛號場景,在這裡看病有了尊嚴,病人也充分獲得尊重。不只如此,在和信,醫生一診只看25人,醫生不拿績效獎金,治療病人堅持團隊合作等等……。

書名: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作者:黃勝堅,二泉印月
登錄號:
C0010488

 Books Search
內容:
從接受醫學教育開始,老師就不斷的交代學生,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拼了命的救!」
然而,老師卻沒教過,當面對醫療極限,病人救不回來了,要怎麼辦?絕大部份的醫護人員,都很認真努力在打拼!但是似乎忘了醫療的極限在哪裡?究竟是醫師無法面對救不回的失敗?或是,醫學教育的失敗?醫「生」,除了要會治病救命之外;還要會顧「死」!因為這才是完整的醫療本質。面對病患將至的死亡或者是訴訟的壓力,醫療團隊害怕失敗與醫療糾紛,對臨終病人盡力的搶救,「永不放棄」是最好的藉口,至於病人痛不痛苦,都已經不需要被在意了?反正該做的都做了,真就無愧於心了嗎?這種沒有「極限」的醫療行為,對病人也好,家屬也好,難道不會,造成另一種無法平復的傷害嗎? 醫生不能只看到「器官」,沒看到「人」,只看到「病」,沒看到「病人」,更不用說旁邊的家屬。「病人」,不是數據、超音波、病理報告的組合。而是一個有喜怒哀樂,在家庭、在社會中活生生的一個人。簽了「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同意書,是善終的起點,不是代表一定得死、不是代表甚麼事都不用做,不過是,建立「臨終前照護計劃」共識而已!簽了DNR之後,是醫療團隊對家屬承諾:如何問心無愧的,面對病患與家屬,陪伴一起走過死亡的幽谷。

相關資料來源:原始出版社、網路書局(博客來、三民、金石堂、誠品 

(本網頁資料整理及內容製作由羅惠珍負責提供  服務電話 TEL: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