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2020年醫學倫理暨人文醫學圖書心得精選集
P. 134
讓自己而非疾病結束自己的生命;拔走鼻胃管,不是不接
受,是不願接受我們強加給他的。一切都是為了取回對自己
生命的主控權。」同為成人,我們都同意生命應掌握在自己
的手中。
然而,至今台灣醫療法、自主權利法相關規範,均將兒
童醫療決定權交予法定代理人,導致重症病童醫療與情感上
的衝突,兒童安寧更是多方想伸手卻無能為力的領域—因難
以接受死亡成為孩子的自然律,因兒童的醫療決策幾乎仰賴
父母。當面向年邁的雙親,尚難以抵擋的「你要救嗎?要救
就插管,要馬上決定」即使我們都明白生命是向死而生,即
便我們已學習到說話的心情「我們只是請你替他發聲,並不
是讓你決定他的生死。你們朝夕的相伴會說話,如果是他,
願不願意走上急救這條路?」委婉如此,枷鎖依舊沉重。何
況孩子。
可事實上,我們不應推定兒童沒有形成自己意見的能
力,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強調的「兒童表意權利」,也意欲
避免親權親情的濫用。在台灣,這是一條正在起步的道路,
相關法規與社會關懷正在成形。希望如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
格拉底中著名的一節:我對你們指出勇士的道路,而不是成
為勇士的捷徑。你只要沿著這條路走,就是個勇士;我們得
以前瞻更積極的未來。
美國並不知名的一個小鎮,靜靜的湖畔(Saranac Lake)
邊上有座墳墓,前來對這位,於結核病有卓越貢獻的醫師致
2020 年.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