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2020年醫學倫理暨人文醫學圖書心得精選集
P. 117

當上總醫師後,我的後輩遇到挫折也一樣默默自己承受
,即使我知道了我也不會跟他敞開心胸給他安慰,因爲我一
路走來就是如此,心想有一天他就會瞭解和釋懷,這就是臨
床經驗的必然的路。因此,每個人在内心建立了一座塔,以
紀念自己的病人。這是一座由自責、悲傷、恥辱和失敗堆疊
起來,必然會倒塌的塔。醫學教育並沒有教我們辨識自己心
裏的創傷。身爲醫師的我們老早學習隱藏自己的情緒,也不
會被別人的情緒拖下水。過於悲傷易導致忽略其他病人的需
要。我們很少互相回應,只是想與人分享一個事件,或是説
出自己的掙扎。有時,我們像是在説自己的憤怒或煩惱,其
實是對制度表示遺憾。我們知道這個制度有缺陷,卻無力修
正。此外,我們常開死亡和併發症討論會,可是我們並未討
論我們爲錯誤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包括對病人一句輕率的
話。我想,在工作上我們很難敞開心胸講述這些心裡話。

      然而,這本書再次讓我靜靜回想往事,回想那些因爲我
的無知、高傲、輕浮而無法挽回生命的病人。我也知道我們
無法將成功的定義為擊敗死神,因爲死神是不可能被擊敗的
。死亡的存在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儘管我們暫時獲勝,最後
依然必須投降。謝謝作者從她醫師的角度講述自己的經歷,
同樣也讓我反思和檢討自己的人性面。在同樣脆弱的地方,
我們看到自己盡力了,但還是做的不夠好,羞愧因而在我們
的身上下印記。雖然我們習慣不説,但作者告訴我們傷痛的
分享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恩典和憐憫。當醫師變成病人時目睹
身爲醫師的缺陷和掙扎,作者的經驗不是獨一無二的;雖然
我們沒有解決辦法,但我們是一個群體。

2020 年.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104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