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2018EthBKM-Mobile
P. 211

的,雖然大體老師只剩下軀體,沒有知覺及情感,但醫
學生們在解剖過程不小心出錯還是會跟大體老師道歉,
或是在默禱過程中會握著大體老師的手,這些都是令我
想 像 不 到 的 , 而經由大體老師也讓他們與家屬間關係更加
密切,更懂得如何尊重大體老師及負有責任感。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台灣醫學早期較少有這些自願捐贈的大體老師,大
多數都是路倒的無名屍,或是沒有親人的榮民遺體,而
在證嚴法師的感召下,越來越多人願意在死後將遺體捐
出,由於他們犧牲奉獻的大愛精神,醫學生們才能夠有
這麼貨真價實的學習經驗,否則沒有經歷過這些,恐怕
會對真實的病人造成危害,而經由大體解剖老師嚴厲及
細心的指教,才能培養出社會未來的良醫,而不是製造
庸醫。

      經由這本書的介紹,讓更多人知道大體老師和其家屬有
多麼的不容易,也從中學習到生命無常、生命的價值以及教
導生者面對生命,人類死亡後的軀體要如何讓它發揮更大的
價值及影響力,雖然過程中家屬們得經歷長達一至四年的等
待,但家屬卻也從大體老師身上學習到許多,也經由醫學生
與家屬聯繫情感使心理得到一些安慰。

      經過與大體老師長時間的相處及大體解剖老師的教
導,醫學生們才能把大體老師當人而非物品看待,體會
如何尊重生命,能對病人更有同理心,並學到怎麼待人

107 年度•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197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