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2018EthBKM-Mobile
P. 145

和記憶中的形象差距漸大,不管接受與否,不管是否計畫良
好,死亡終究會來到。在我想來,不管生前社會地位高低或
如何過世,最幸運的人是在死亡前的這段時間,有辦法找到
在自己身體、心靈、記憶以及周圍環境人群之間的平衡的
人。在尋找這之間平衡點的過程中,並不會一直都是無害或
充滿喜悅的,也必須經歷拒絕承認、嘗試而後失敗、挫折失
望而選擇接受等循環的過程。但不管怎麼說,就像人性枷鎖
最後主角領悟出人生就如同一幅幅織錦,不同人生故事並無
高低,就只是每個人在人世間完成的一個作品,不管最終如
何面對死亡,每個人生都是值得尊敬的。

對醫學、社會方面影響:

      隨著醫學進步,不管是平均壽命延長後老化所帶來的生
活限制、照護需求和疾病治療,或是過去束手無策的絕症能
夠藉由醫療手段減緩疾病進程所產生的醫療照護議題,都日
漸重要。另外一方面,現在的價值觀並不僅僅是要求生命能
夠越長越好,子孫能夠越多越好,而是強調人能夠在自我與
社會環境之間許多因素交互影響下,建構出自我形象的完整
與延伸,進而達到對自我生命的認同。在此情況下,能夠認
知最終死亡的存在以及必將出現且不可逆的諸多身心限
制,藉由醫療或照護方式的進步來輔助自我,在限制之下能
夠繼續自我實現並從中取得與社會的平衡關係,對於個人以
及所存在的社會是很好的穩定因子。反之,若個人無法利用
所在環境的資源協助自己在死亡前的衰弱過程中繼續自我
實現,強化自身存在的意義,則生命的最後日子很可能僅僅

107 年度•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131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