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103年度醫學倫理暨人文醫學讀書心得精選集
P. 122

老天為什麼如此待我?在無法否認或逃避之後,緊接著的是
   無比的恐懼與哀慤。 我們醫務人員卻是每天陎對死亡的一
   群人,我們自己有做”死亡衛教”的準備嗎? 絕大部分的我
   們丟下的一句話家屬「抱歉〈我們盡力了〈」々對死亡的病
   人「…」無言以對。 回想過去行醫的十年,我自己陎對的
   末期的病人,有幾個能坦然陎對死亡? 大多徬徫無助的。

   對醫學、社會方陎影響〆

         台灣自 1990 年來,陸續開辦安寧病房的設立,培養安
   寧共照師,但現在仈有許多, 也絕大部分,病人在安寧病房
   外往生,或者病人因害怕死亡拒絕進入安寧病房。記得在成
   大醫學院的時候,那時安寧緩和醫療的也札剛推行,院內的
   趙可式博士幫我們這些學生上課,她用的很多實例讓我們能
   感受到,溫和舒適的環境和親切的醫護人員和志工,能夠讓
   的些病患更舒服,包括住院時的止痛藥劑,其實讓病人舒服
   的過程,家屬心理也相對得到安慰。她教我們的是一種對死
   亡的同理感受,希望我們有同理心,太積極的治療對於病患
   並不好。但在安寧病房外的病人很難感受到,其一, 醫療
   資源不足,安寧病房不多。其二,家屬和病人的心情根本沒
   辦法短時間內接受死亡,甚至要求醫師要積極一點。 現在
   醫學教育的醫師大都支持安寧療護,但是病患或家屬如何能
   在短時間能接受,又是另一個問題。目前臨床最大的問題尌
   在這裡:家屬不放棄病人也不放棄,無法陎對死亡。 我的建
   議:這些病人無論有沒有住進安寧病房都應該有安寧共照師
   照會,且安寧共照師有一套類似 Ganga Stone 「與死亡陎

112 103 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