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方式
   
 

誘導麻醉 全身麻醉 吸入性麻醉 靜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脊椎麻醉 
上臂神經叢麻醉
 靜脈區域麻醉 完全靜脈麻醉術式 平衡式麻醉 
合併(複合)式麻醉 低血壓麻醉 腋窩部神經阻斷術 鎖骨上部神經阻斷術 
斜角肌間神經阻斷術 腹神經節神經阻斷術 局部麻醉劑 局部浸潤麻醉 
區域麻醉 子宮頸旁神經阻斷(婦科麻醉) 產科麻醉 星狀神經叢阻斷術 
合併硬膜內外麻醉 腰椎穿刺術 減痛分娩 區域麻醉禁忌症 

   
 
 

中文:誘導麻醉
英文:Induction of anesthesia
註解:
  以靜脈注射藥物或吸入性麻醉劑誘導病患進入適當的麻醉深度的過程。一般常用的是靜脈麻醉劑,其中又以thiopentone最常用,其注射後麻醉誘導的順序為睫毛反射(eyelash reflex)、眼瞼反射(palpebral reflex)消失、對話停止、握東西能力消失(東西將會掉落地上)、發音困難(dysarthria)、對咽喉部刺激的反應消失後,就可以放置咽喉鏡及氣管內管等,完成麻醉之誘導。

   
 
 

中文:全身麻醉
英文:General Anesthesia
圖解:
   
註解:
全身麻醉為麻醉專業最常使用之技術,適用於任何形式之手術,包括利用吸入麻醉劑、靜脈麻醉劑、嗎啡類鎮痛劑或合併使用、麻醉時間不受限制、麻醉中依賴生理監視系統以調節藥物之使用量,因大部份代償功能均受抑制,麻醉醫師需持續觀察,施行方式有氣管插管,或用面罩式等。

   
 
 

中文:吸入性麻醉
英文:Inhalation anesthesia
圖解:
   
註解:
經由吸入性麻醉劑,例如乙醚(ether)、一氧化氮(nitrous oxide)、halothane、enflurane、isoflurane及近年來合成的desflurane及sevoflurane等,吸入肺部後經血液循環帶至腦部,壓抑腦部皮質(cortex)及腦細胞,達到安眠鎮靜、止痛及肌肉鬆弛的麻醉狀態。

   
 
  中文:靜脈麻醉
英文:Intravenous anesthetics
註解:
  是指經靜脈給予可達到鎮靜、安眠、止痛等,作為麻醉誘導,維持麻醉深度的藥物。大致可分為類嗎啡止痛劑及非類嗎啡止痛劑兩大類,後者又分為巴比妥及非巴比妥類靜脈麻醉劑。因巴比妥鹽類的靜脈麻醉劑出現後,大大縮減了吸入性麻醉劑作誘導所需的時間,也更為安全。一般根據其不同的藥效長短、副作用及對心肌的抑制效果不同,而在不同情況下使用適當藥物。
   
 
  中文:硬膜外麻醉
英文:Epidural anesthesia
註解:
  請參考相關名詞「脊椎麻醉」的註解。硬膜外腔是指脊椎黃韌帶與硬腦膜間的一個潛在的空間。當硬腦膜針放至此空間並注射適量的局部麻醉劑後,藥物會經硬腦膜(dura)滲入腦脊髓液內,然後再作用至脊髓,使上傳的感覺神經及下傳的運動神經受阻,達到半身或區域麻醉的目的。較長時間手術可放置導管,重覆加藥。優點是作用較慢而血壓較穩定,可持續給藥增長麻醉時間,不會造成腦脊髓液外漏而頭痛,注射部位可自腰部、胸部至頸部,不需平躺休息即可離院。缺點是作用起始慢,劑量需求較脊髓麻醉大,肌肉鬆弛度較差。
   
 
  中文:脊椎麻醉
英文:Spinal anesthesia
圖解:
   
註解:
  是以脊椎長針穿至蛛網膜下(subarachnoid),腦脊髓液會自然流出或輕輕回抽可得時,即顯示位置正確。注射適量的局部麻醉劑,如xylocaine、marcaine或tetracaine即可。局部麻醉劑會包圍脊髓,並使其自主神經系統(antonomic nervous system)受阻,然後感覺神經系統,最後運動神經系統也受到局部麻醉劑作用,使上傳的感覺及下傳的運動功能都受阻,下肢感覺消失,肌肉也鬆弛。根據不同的劑量、注射部位、病患位置、麻醉劑比重而達到適當的麻醉高度。優點是劑量很低、作用快、肌肉鬆馳度較好、可根據病患體位及比重調整麻醉的位置及高度,全身性毒性少。缺點包括血壓下降,麻醉高度太高時會造成呼吸困難,腦脊髓液持續從硬腦膜破洞流出會出現頭痛等。一般僅能單次給予,有手術時間上的限制,注射部位限制在腰椎部位,需平躺數小時。
   
 
  中文:上臂神經叢麻醉
英文: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註解:
  上肢的神經分佈,由第五頸椎神經至第一胸椎神經所支配。當上肢發生創傷或骨折等意外,須接受手術治療時可以進行上臂神經叢麻醉,達成該上肢手術部位麻醉,而身體他部位不受麻醉影響,且患者意識清楚,可隨時與麻醉及手術人員進行溝通。上臂神經叢麻醉不僅可阻斷感覺與運動功能,並可將交感神經阻斷,以達成麻醉並增加周邊組織血液循環之功效。依照進針施行麻醉部位之不同,可大略區分為interscalenous approach, supraclavicular approach及axillary approach三種方式。
   
 
  中文:靜脈區域麻醉
英文: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
註解:
  靜脈區域麻醉是將局部麻醉劑,經由靜脈注射到已被壓脈帶阻滯的肢體,使局部麻醉劑經由血管擴散至血管外,達成神經末稍與軸突的阻斷麻醉效果。常應用在上肢與小腿手術麻醉之上;而此項麻醉之安全性與成功率決定於手術部位血流阻斷的完全與否。Lidocaine是最常被使用在靜脈區域麻醉,也是唯一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被使用之局部麻醉劑。通常上肢手術使用0.25% lidocaine 40 ml(最高劑量可達3 mg/kg),而小腿手術可用0.25% lidocaine 50至100 ml。
   
 
  中文:完全靜脈麻醉術式
英文:Total intravanous anesthesia
註解:
  完全靜脈麻醉術式指麻醉藥物全部經由靜脈投予,藥物包括靜脈麻醉劑提供中樞抑制、止痛劑提供止痛、肌肉鬆弛劑提供肌肉鬆弛作用,各種藥物可藉由計算有效血中濃度,甚至可由微電腦幫浦投予,其好處可避免吸入性麻醉劑之污染手術室環境,由於藥物之進步其恢復亦很快,適用於小手術麻醉,若手術冗長,並不經濟。
   
 
  中文:平衡式麻醉
英文:Balance anesthesia
註解:
  平衡式麻醉乃麻醉方式之一,主要概念在於利用不同之藥物作用在不同之抑制機轉點,每種藥物之用量及伴隨之副作用得以減少,而又能提供良好之麻醉品質,恢復亦得以加快。例如利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可減少嗎啡類止痛藥之使用,利用鎮靜劑可減少吸入性麻醉劑之用量等。
   
 
  中文:合併(複合)式麻醉
英文:Combine Anesthesia
註解:
  合併式麻醉亦為平衡式麻醉之一種,但重點以使用二種或以上之麻醉技術,以擷取個別之長處減少副作用之機會,以提升麻醉內涵之品質,在應用最多之方式為合併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以神經叢和硬膜外麻醉為多),以區域麻醉提供良好之神經阻斷,令主體壓力反應減少,提供有效之止痛。以全身麻醉提供中樞神經抑制,肌肉鬆弛,鎮靜安眠及呼吸控制,合併方式麻醉可提供較良好之麻醉品質,穩定之心臟循環狀態,縮短麻醉恢復,良好術後疼痛控制。
   
 
  中文:低血壓麻醉
英文:Deliberate hypotension
註解:
  以藥物或生理方法誘導血壓下降,達到減少手術中失血量及改善手術部位滲血情況的麻醉方法。例如脊椎手術、下頷手術、腦部血管手術等適用。其中涉及心肺功能、內分泌、腎酵素暨血管緊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組織灌流壓等改變都必須密切觀察的麻醉技術。
   
 
  中文:腋窩部神經阻斷術
英文: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註解:
  上臂神經叢在腋窩與動脈及靜脈圍成一束,利用動脈之脈動作為解剖上之指標,以確定針頭穿刺之位置及深度,從而注入局部麻醉劑,可麻醉上臂神經叢,此項技術可應用於上肢之外科手術,其好處在於手術其間,病患可保持清醒、經濟,而且可提供長時間(6~12小時)之止痛作用。
   
 
  中文:鎖骨上部神經阻斷術
英文: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註解:
  上臂神經叢阻斷術之一種,其穿刺之依據以鎖骨動脈之脈動為主要指標。其深度以激發神經觸電感或刺及第一胸骨為依據,可應用於上臂外科手術,尤以手肘以上之部位,以局部麻醉劑注射以達神經阻斷,其好處為病患在手術其間可保持清醒,經濟及可提供長時間之止痛作用(6~12小時),其潛在併發症為氣胸。
   
 
  中文:斜角肌間神經阻斷術
英文:Intu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註解:
  上臂神經叢阻斷術之一種,其穿刺以頸部之中斜角肌與外斜角肌間隙為指標,以針尖激發神經觸電感,然後注入局部麻醉劑,以達醉之目的。可應用以上臂手術,尤以手肘以上或肩關節手術,其好處為病患在手術其間可保持清醒、經濟、及可提供長時間之止痛作用(6~12小時),且發生氣胸之機會很少。
   
 
  中文:腹神經節神經阻斷術
英文:Celiac garglion block
註解:
  此乃在腹腔內腰椎第一節前面之自律神經叢,主要為交感神經及部份副交感神經,其阻斷術通常應用於上腹腔器官之癌症痛或胰臟炎之急性疼痛。病人在俯伏下進行,以12肋骨之下緣及第一腰椎為解剖指標,利用12~15 cm之長針作穿刺,若要針尖位置準確通常可借X光或電腦斷層造影指引,可因應不同需要注入局部麻醉劑或50%之酒精溶液以達神經阻斷目的。其副作用有大量出血、血壓下降、術後有腹瀉等。
   
 
  中文:局部麻醉劑
英文:local anesthetic
註解:
  注射於神經周圍或直接用於黏膜,抑神經興奮或遺傳,造成用藥部位或受阻滯神經支配區感覺喪失的藥物。
   
 
  中文:局部浸潤麻醉
英文: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註解:
  注射局部麻醉濟於手術區組織中,使神經末稍和神經纖維失去傳導功能,致使藥局部產生麻醉。
   
 
  中文:區域麻醉
英文:Regional anesthesia
註解:
  區域麻醉的範圍,含蓋了多種技術,其中,又可以分為中樞神經的阻斷(如硬膜外腔麻醉及蛛網膜下腔麻醉)、及週邊神經的阻斷(如上臂神經叢麻醉等等)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局部麻醉劑來阻斷神經的傳導,提供一個無痛,適合開刀的狀態。相較於全身麻醉,它有術後止痛,減少術後意識不清,一般來說,對心肺功能的影響比較小。
   
 
  中文:子宮頸旁神經阻斷(婦科麻醉)
英文:paracervical block
註解:
  在陰道兩側穹窿注射局部麻醉劑,阻斷下腹下神經叢與神經節產生局部麻醉作用。
   
 
  中文:產科麻醉
英文:obstetric anesthesia
註解:
  泛指針對產婦在懷孕, 分娩, 與生產過程中所施與之麻醉, 其施行之方式則因產婦接受手術之種類, 產婦及胎兒之狀況, 產程進展變化之不同而各異。產科麻醉可以廣義的包括產科手術的麻醉(如:剖腹生產), 非產科手術的麻醉(如:闌尾切除), 分娩過程中之止痛(如:硬膜外腔減痛術), 以及人工生殖手術之麻醉(如:人工取卵)等。
   
 
  中文:星狀神經叢阻斷術
英文:stellate ganglion blockade
註解:
  星狀神經叢(又名頸胸神經叢cervicothoracic ganglion)是由第一胸神經叢與下頸部神經叢(lower cervical ganglion)所融合而成。位置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交界處,臨近第一肋骨頭端。星狀神經叢阻斷術主要用於診斷及治療上肢複雜區域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治療頭頸部帶狀庖疹之疼痛,並解除上肢反射性交感神經痿縮症候群之疼痛(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中文:合併硬膜內外麻醉
英文: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analgesia)
註解:
  在較粗的硬膜針定位在硬膜外腔後,再從針管中伸入一枝細長針到達蛛膜下腔,在注入少量的麻藥後,將細長的針取出,再經硬膜針管腔中置入硬膜導管(epidural catheter),再視情況需要由硬膜導管中加入麻醉藥物,此即為合併硬膜內外麻醉止痛術。特色是綜合蛛網膜下腔麻醉的作用起始時間快,作用範圍可含蓋薦椎部分的長處,以及硬膜外麻醉可維持較久時間的優點。以產科麻醉的應用最多。
   
 
  中文:腰椎穿刺術
英文:Lumbar puncture
註解:
  腰椎穿刺術是臨床上常用來收集腦脊髓液,或施予蛛網膜下腔麻醉的方法。其原理是因為脊柱的長度較脊髓(spinal cord)為長,脊髓的長度只到第一及第二節腰椎,其周圍均覆被著腦脊髓液。因此臨床上收集腦脊髓液,多從第二、三節腰椎之椎間盤以下來作穿刺,避免傷及脊髓,故名腰椎穿刺術。
   
 
  中文:減痛分娩
英文:Painless delivery
註解:
  於自然分娩過程,可施與麻醉止痛劑,來緩和無法忍受之嚴生產痛。適應症:產婦對於嚴重產痛無法忍受時,如無區域麻醉禁忌症併存時,便可進行減痛分娩止痛。而減痛分娩止痛方式,臺灣目前以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最為普遍方便且安全。
   
 
  中文:區域麻醉禁忌症
英文:Contraindications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註解:
  區域麻醉的禁忌症又可以分為中樞神經阻斷(如硬膜外腔麻醉及蛛網膜下腔麻醉),及週邊神經阻斷(如上臂神經叢或四肢神經阻斷等)的禁忌症,內容為: 一、 中樞神經阻斷禁忌症:1. 絕對禁忌:a. 無病人同意書b. 對特定的局部麻醉藥過敏c. 顱內壓高d. 穿刺部位感染現象2. 相對禁忌a. 低血容量(Hypovole-mia)b. 服用抗凝血劑或凝血功能異常c. 敗血症d. 漸行性神經疾病e. 慢性背痛二、 週邊神經阻斷禁忌症:a. 穿刺部位有感染現象b. 穿刺部位附近的淋巴結有癌症轉移病灶c. 先前已有神經的損傷
   
   
  麻醉自費項目衛教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