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部簡介

耳科簡介

醫師陣容

認識耳朵

耳朵常見疾病

聽力模擬系統

檢查

助聽輔具

衛教園地

語言治療

成果展

聽語網站

中耳相關問答集

請問~ 我兒5歲,左耳中耳積水,帶他去看過2..3位醫生,答案都是一樣:中耳積水,是有可能過敏姓體質的關西或移傳的因素影起的,現需藥物治療1..2個月看看,如無進展需開刀裝導管[何謂導管??] 因我找尋了有關中耳積水的資料,可這病例 好像不普遍,我想更了解這方面的資訊,如要開刀有危險嗎?裝導管成功率有多高ㄌ?如痊癒會再復發嗎?健保有給付嗎?算是重大疾病嗎?中耳積水與中耳炎有何差別ㄌ?聽力輕度跟中度到重度有何差別ㄌ?此病例會導致聽力到重度而失聰嗎? 如知這方面的好心朋友,請Email告知我這位心急的母親!謝謝!

中耳積水在醫學上正式的名稱為漿液性中耳炎。中耳炎是小孩子最常見的感染症之一,常發生在二歲以下及六至七歲的小孩子。

人體的中耳腔藉著耳咽管與咽喉相通,耳咽管可平衡中耳的壓力,中耳腔的分泌物並藉由耳咽管排至咽喉。當感冒等上呼吸道發炎時,耳咽管常因組織水腫而塞住。此時中耳腔的分泌物若無法排出則造成槳液性中耳炎。小孩子的耳咽管,較成人為短且成水平走向,若咽喉的細菌逆行至中耳腔繁殖則造成化膿性中耳炎。此乃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其它的原因尚包括:喉扁桃腺肥大、顎裂、鼻炎、鼻咽腫瘤、過敏等。

中耳炎常見症狀為:耳痛、發燒、全身倦怠,有時會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中耳腔初期發炎時,耳膜常為紅色且向外膨脹,在主觀感受上,病人會有耳脹、聽力變差、耳鳴等不適感。幼兒由於尚無語言表達能力,常常會被家長忽略。

急性中耳炎如未予以適當治療,導致中耳腔長期發炎,常併發:傳導性聽力障礙﹝小孩子常表現學習能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顏面神經麻痺、內耳迷路廔管、內耳迷路發炎、腦膿瘍,腦膜炎等。由於小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是在二至三歲,一旦中耳炎積水,即使是輕度的聽方障礙,也會影響到小孩子的語言發展,而有口齒不清的情形。

對於中耳炎的治療,目前仍有許多歧見。目前較為醫界接受的治療方法,乃先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並定期追蹤﹝約七天回診一次﹞。如果經過規律的服藥達六週,耳膜發炎症狀並未改善,中耳壓力測試仍為B型,顯示中耳積水發炎仍持續進行,則需考慮接受通氣管置放手術。將耳膜切開,通氣管置於耳膜上,以便引流中耳腔分泌物,縮短治癒的療程,減少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如果患者不考慮接受通氣管置放手術,仍應規律服藥至滿三個月。如果服藥滿三個月後,中耳炎仍無改善,通氣管置放手術為絕對必要的治療方法。

一般而言,通氣管置入耳膜後,經過六至十二個月會自動脫落。如果長期未脫落,方可在回診時將通氣管夾出。在通氣管置放期間,應注意避免污水進入耳道。

由於中耳炎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規律服藥、定期回診﹝約每七天回診一次﹞,才可掌握療效,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藥物治療失敗。置放通氣管之後,仍須規律服藥回診,等到中耳炎症狀消失之後,才可延長回診時間,定期追蹤即可。

中耳炎大約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有耳漏、聽力障礙、發燒、耳鳴等等。若不採取積極治療,就有可能導致慢性中耳炎的產生。

慢性中耳炎大多有耳膜破所情形,伴隨耳漏、聽障、頭痛等症狀。慢性中耳炎若不治療,很容易有其他併發症發生,最常見的是膽脂瘤﹝珍珠瘤﹞產生。膽脂瘤在病理組織學上雖屬良性,但是表現上卻是惡性。因為它會不斷擴張、成長,向上侵犯到腦膜甚至腦組織,就會引起中樞神經症狀,如腦膜炎、腦膿瘍、肢體癱瘓甚至昏迷等。侵犯到聽小骨造成聽力障礙,向旁侵犯到迷路系統會引起暈眩、站不穩。

假如侵犯到了顏面神經就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有的甚至侵犯到其它腦神經造成各式各樣的神經症狀。因此一旦臨床上判斷有膽脂瘤產生。病人最好立刻接受手術清除,以避免併發症。

另一方面,不積極治療的慢性中耳炎,即使還沒有膽脂瘤發生,化濃的細菌仍可能會蔓延至其它部位。如聽小骨破壞、造成纖維性病變、乳突腔空泡減少。侵犯腦膜、大腦皮質造成腦膜及腦膿瘍,侵犯迷路造成迷路炎、侵犯岩部造成Cradenigo’s Syndrome。

在治療上以顯微手術修補耳膜並重建鼓室,一方面可以增加聽力,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日後膽脂瘤的產生。因此有耳膜破裂的患者千萬不可以諱疾忌醫,最好儘快接受顯微手術治療,才是治本之道。

  

我今年十七歲,可是我的歐式管不明病變,所以歐式管那常常會產生一些東西,然後流膿,流濃後當然聽不見啦!後來去東元醫院全身麻醉裝了個很細的管子把膿水引出來,可是醫生交代一年後(今年四月)要回去把管子夾出來,可是我在唸醫學系的哥哥說沒有必要,所以我想聽一下你們專業人的看法

你好:
關於你所提的問題應該只是單純的『中耳積水』或『漿液性中耳炎』問題,
耳咽管又叫歐式管,由於歐氏管無法順利的打開平衡壓力,而導致中耳腔內呈現負壓狀況而產生中耳積水,嚴重則導致有漿液性膿液產生,而造成耳膜穿孔後流出、、、、,而你裝的管子常稱為『引流管』,主要是讓中耳的積液可以順利藉由管子流出,才不會影響你的聽力狀況!! 通常這個管子在一年左右會自動掉出來,因此不一定需要特地去醫院拿出來。

 

耳膜破洞開刀能痊癒嗎?若不開刀會如何呢?聽說開刀時只有局部麻醉,所以聽見鑽子打在腦部的聲音,非常可怕是真的嗎?

在耳朵的深處,外耳道的盡頭,有一灰白色。半透明的膜,它是外耳道與中耳的分界處,負責傳導聲波從而產生聽覺,又稱鼓膜。耳膜可因炎癥,外傷或爆炸所產生的巨大聲響而發生穿孔。耳膜穿孔可以施行手術修補,以恢復聽力。  

耳膜受外傷破裂,如果沒有感染,多數可以自然愈合。假如幾個月後仍不能愈合,則可考慮行耳膜修補術。耳膜分為緊張部與松弛部,對耳膜緊張部的小穿孔,手術方式簡單,在醫院門診就可施行。如屬於耳膜大穿孔或松弛部穿孔,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需對中耳乳突進行檢查手術後,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進行耳膜修補,這種手術醫學上稱為鼓室成形術。

對於單純耳膜修補術,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必須在耳流膿停止2-3個月後。耳膜穿孔位於緊張部。中耳與鼻咽相通的咽鼓管要通暢。耳聾性質是傳導性而非神經性耳聾,這一點通過聽力測定就可以。

應用顯微鏡提高手術成功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於慢性中耳炎、耳膜有穿孔的病人,在此方法的治療下,很多不須手術便可使用耳膜再生,特此加以說明。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中耳腔的構造及耳膜本身的特性。耳膜本身可分為三層結構:外層是扁平細胞上皮層,中間為纖維層,內面為粘膜層,只有外層細胞之再生能力較強。以往手術方式大都有內面插入人工耳膜(大都有肌膜做成)或將心工膜夾於中間(纖維層)之內。但由門診實施之方法較為不同,是將中耳腔內之肉芽組織清除,並將耳膜邊緣(由於長時間發炎造成之不具活性的組織),加以清除,並將外耳道內會影響之病灶(如細菌感染造成之膿液、肉芽、黴菌感染之菌塊..等)加以清除,並以藥水徹底清除中耳腔、外耳道等處,而後加以修整耳膜穿孔之邊緣,如此可促使耳膜再生。

由於此法和手術方法不同,兩者可相輔相成,以提高耳膜癒合之成功率。有些病人手術失敗後亦可用此方法之治療促使耳膜再 生。 目前接受治療的病人,均是有耳膜穿孔(有些為單側,有些為雙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很多人的耳膜均已癒合。

社會福利

家長心聲

活動花絮

門診掛號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