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向上 ] 乾癬-前言 ] 乾癬-臨床表現 ] 乾癬-流行病學 ] [ 乾癬-皮膚病理 ] 乾癬-治療 ]

乾癬(PSORIASIS)(牛皮癬;銀屑病)

作者:張庭瑜醫師 審定:林杰樑教授

皮膚病理變化與發生機轉

乾癬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角質細胞的細胞週期縮短(由原來的311小時縮短為36小時),以致於皮膚過度地角質化,造成棘皮層增生(acanthosis),同時在真皮產生了發炎現象。近年來認為造成此機制與免疫反應有關,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免疫抑制劑能極有效地控制乾癬。

病理變化方面,可見表皮棘皮層增生但顆粒層變薄,皮膚角化不全;在真皮乳頭(dermal papilla)上方的表皮層也變薄,伴隨著真皮乳頭處小血管擴張,因此刮去脫屑型病灶時常可見點狀出血,即“Auspitz氏徵兆”Auspitz’s sign)。此外,發炎細胞聚集在真皮及表皮,在顯微鏡下可見其形成的微小膿皰(稱microabscess of Mon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