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凱格爾運動」(Kegel excercises)。早於1948年,Arnold Kegel醫師即已提出此種方法,藉由鍛練「恥-尾骨」肌肉群(pubococcygeus muscle),以達到增加尿道阻力的目的[7,8]。數十年來,關於尿失禁的非手術治療,骨盆底肌肉運動一直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其他相關的「生物回饋」、「行為治療」、各種輔助器械訓練,仍然不離「凱格爾運動」的基本精神。教導病人如何開始此項運動是很重要的。可以依照以下的方法,循序漸進。
1. 讓病人瞭解「恥-尾骨」肌肉群的位置。可以讓女性病人以一隻手指放入陰道內,並感覺它的收縮。-----另一隻手放在腹部,注意到腹部肌肉應該保持放鬆。
2.強調「正確」的收縮比「有力」的收縮更重要。避免臀大肌及腹肌的收縮,專注於陰道、肛門周圍的----肌肉力量。
3.運用不同的姿勢,如躺著、坐著或站著做練習,也可以找出最容易的一種姿勢,持續的加以訓練。
4.即使症狀已經改善,仍須持之以恆,並訓練為「情境反射」,當有咳嗽、打噴嚏或大笑之前,能主動----而有力的收縮骨盆底肌肉,預防尿失禁的發生。
另外也可試著讓病人在排尿中突然中止小便,以了解這些肌肉如何作用。當這些肌肉收縮時,小便應該能中斷,而不是滴滴答答的;放鬆時,能繼續小便。骨盆底肌肉訓練的目的,不只在加強它的力量,適度的放鬆也是重要的課題,目標在於「收放自如」。
雖然Kegel宣稱凱格爾運動有80%的治癒率,100%患者都有改善[7],但其他臨床的治療結果並沒有這樣神奇。「知易行難」是最重要的原因。骨盆底肌肉運動的原理十分簡單,病人也很容易接受,但「能不能正確掌握骨盆底肌肉的收縮」,以及「能否持之以恆」是兩個重要的關鍵。
究竟訓練的份量應該多少才夠?各種學說都有,訓練的份量越重,理應有較好的效果,但是病人的配合意願可能會降低。一般筆者建議用中等份量:每次練習15分鐘,每天三次。
並不是所有尿失禁的患者都適於練習骨盆底肌肉運動。配合度高、治療意願高的病人成功機會比較好。有老年癡呆症、中樞神經疾患、嚴重肥胖、糖尿病的病人做此運動獲益的機會較低。Elia等人指出,尿失禁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成功的機會比較低[。一般而言,骨盆底肌肉運動較適合輕度、中度的尿失禁患者。
本科於99年7月開始舉辦凱格爾群體運動營,活動如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