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0年醫學倫理暨人文醫學圖書心得精選集
P. 79
沒有寒暄客套,甚至沒有隱私可言,經常直接面對患者最不
為人知的一面;我們雖不是神職人員,卻一樣能得見他人生
命裡的光彩與黯淡。本書雖是心理學家的角度,卻一樣直擊
醫療現場的無助與糾結,看到生命中許多猝不及防的變數,
而提出讓人們思索的幾個問題。當摯親驟逝、噩耗突襲、病
痛纏身,那些我們用盡一生追求的目標,是否還有意義﹖這
讓我們省思當生命陷落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講著人生無常,但又何嘗真的入心;直到 2003 年
SARS 來襲,第一次感覺死亡就在身邊,這一吸一呼之間,
活著是多麼珍貴。這年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開始蔓延,隨
著時間看著疫情逐漸在全球擴大。面對未知,我們不免感到
恐懼,對於疾病的不安有如烏雲壟罩。然而,事實是人終將
一死,如何坦然面對人生的最後一刻,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準
備的心靈功課。有人說﹕「活得好就能面對死亡的恐懼。」,
許多研究發現,健康的關鍵在心念的轉變,我們唯有以正知
正念去理解世界和幫助他人時,我們才真正踏出自我療癒的
第一步。
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善的連結,由溝通做起,有效的溝
通,始於傾聽。我想起一位智者說的一段譬喻﹕北國長大的
蘋果,很想知道熱帶長大的榴槤在想什麼﹖如果蘋果一直用
北國的溫度去想,永遠也不了解榴槤的生活。如何換位思
考﹖去體會一個跟自己經歷完全不同的人的感受﹖要放空
自己,專注聆聽。我們聽到真正的聲音,無論是自己還是他
人,我們才能活在當下。找到當下的力量,就不會帶著恐懼
2020 年.醫學倫理.人文醫學.心得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