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代謝手術適應症的更新
2023-09-15
在1991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公佈了一個減重手術適應症的共識。這個共識廣泛地被使用於評估減重手術的適應性。當初這個共識建議符合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40,或者BMI大於35合併肥胖合併症的個案,可以接受減重手術。在過去三、四十年間,減重手術經歷了蓬勃的發展。這是由於減重手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卓越的效果,使醫學界和科學界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肥胖問題以及可能的改善機制。
經過了數十年的追蹤,大量的報告都指出,減重手術對於嚴重肥胖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並可以長期的維持減重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性研究上發現,亞洲人在相同的BMI下發生代謝併發症的機率較白種人高,也有較多的腹內脂肪。所以在2005年,亞太肥胖手術醫學會發表了一個共識,針對亞洲人減重手術的適應症,應較1991 NIH所發表的指引下修2.5個BMI。我們台灣健保目前也是認定這個亞太的共識,年齡訂在20至65歲。同時期在內科治療領域,專家們也積極地找尋有效的藥物。早期許多增加代謝率的藥物,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都因為明顯的心血管副作用而被下架。藥物減重最令人關注的問題是停藥後的復胖。即便是目前當紅的GLP-1藥物,也被稱為「瘦瘦針」,也有相同的疑慮。在高BMI(大於32.5~35)的個案上,內科治療能夠提供的效果是相當的有限。
除了解決病態性肥胖問題,減重手術也帶來了許多改善代謝相關疾病的好處。手術可以改善或甚至治癒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壓,也能減輕呼吸中止症、脊椎、關節相關困擾等等。減重手術已被明確證實能夠有效地降低病態性肥胖個案的死亡率,相較於沒有手術的人壽命可延長約六年。這可能是因為減重手術一方面改善了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降低了罹患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改良和進步,減重手術的併發症風險以及長期營養不良和貧血的風險已經比早期大幅下降。
世界上兩大減重手術相關的醫學會- IFSO(國際肥胖與代謝疾病外科聯盟)及ASMBS(美國代謝暨減重外科醫學會)-在2022年底公布了最新版的減重及代謝手術指引:
1. 對於BMI ≥ 35 kg/m2的個案,不論是否有肥胖代謝合併症,建議接受手術。
2. 對於BMI ≥ 30 kg/m2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議接受手術。
3. 對於BMI為30-34.9 kg/m2的個案,如果使用非手術方法無法獲得顯著或持久的體重減輕或合併症改善,應考慮進行手術。
4. BMI的閾值應根據人種等因素進行調整,在亞洲人BMI ≥ 25 kg/m2 臨床上應視為肥胖,而BMI ≥ 27.5 kg/m2 應建議手術。
5. 減重及代謝手術無特定年齡上限。特定族群的孩童或青少年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必須謹慎選擇及經過多專科團隊評估後。
近代減重代謝手術經過超過一甲子的演進,明確地提供了病態性肥胖有效且安全的解決方案。在越來越明確的證據支持下,手術適應症的放寬旨在讓更多有需要的個案能夠在有根據的情況下接受手術治療,獲得益處。肥胖常常伴隨著多種合併症,這些都需要在手術前後進行詳細的評估和仔細的照護。一個擁有完整醫療支持體系的體重管理中心可以為需要的個案提供全面的協助。
目前高雄長庚體重管理中心有全方位的介入,可以給不同程度過重或肥胖的個案適合的介入方案,包括了飲食指導、藥物減重、運動介入及減重手術。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前來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