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white 高雄長庚 兒童內科部
網站首頁 立即掛號
讓心臟病童健康成長——嬰兒時期如何正確攝取營養
兒童心臟內科
2021/05/01
在一般人心目中,心臟病的小孩總是長得比較瘦小,雖然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心臟病的緣故造成。但是,營養攝取的不足,也是扮演很重要的因素。在人生的發育階段中,嬰兒期和青春期是發育變化最快的兩個時期,特別是嬰兒期,如果營養攝取不足,對健康狀態和生長發育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文將著重在嬰兒時期的心臟病童該如何正確地攝取營養。
正常的嬰兒最好的營養來源,大家都公認母奶是不二的選擇,若媽媽無法哺乳時,嬰兒配方奶則是最佳的替代食物。通常,嬰兒攝取的奶量約每天每公斤體重的六分之一,差不多是150~170cc左右,也就是說體重5公斤的寶寶,大約每天可喝下750~850cc的奶量,這時可達到最好的生長速度。
但是,心臟病童該如何餵食呢?能像正常嬰兒一樣嗎?在刻板的印象中,心臟病人需少吃高鹽的食物,不要喝過多的水份,因為這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引起全身水腫。可是嬰兒的食物來源,不論是母奶或配方奶,成分中大部分是水。因此,限制水量的攝取就和限制奶量劃上了等號,這個觀念甚至連一般的小兒科醫師都視為理所當然。可是,我們知道奶量攝取不足,代表熱量的來源減少,結果生長發育一定會更受影響。尤其是先天有缺陷的病童,若再嚴格限制其奶量,等於是再加上後天失調,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其實,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大部分寶寶不論是否有心臟病,喝飽後通常就會自動停止進食,若攝取的奶量超出身體的需要量時,也會從腸胃道排出,因喝奶過多而造成心臟衰竭的情況,通常是寥寥可數、少之又少。尤其在專業的兒童心臟科醫師仔細的評估下,如果稍微有心臟衰竭的情形時,通常會給予利尿劑,讓小寶寶得以飽餐一頓,又可以藉由利尿劑的作用將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以減少心臟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足夠的奶量和營養攝取才能使他們維持理想的生長狀況。
然而比較讓心臟病童家屬和醫師頭疼的是,心臟功能異常的嬰兒,常會合併厭食、噁心、容易嘔吐、腹脹等情形,對於奶量的攝取方式,經常要少量多餐。但如果嬰兒喝奶的時間很長、餵奶次數很頻繁,但每次喝進去的奶量實在是很少,導致每日奶量的攝取不到體重的十分之一時,也就是說每天每公斤少於100西西的奶量, 以體重5公斤的寶寶為例,大約每天要喝下500西西的奶量才算免強合格,若低於此量,常常表示心功能不佳;在這種情形之下,除了需要給予強心劑或利尿劑等的藥物治療外,高卡洛里的特殊配方奶粉,也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對於更嚴重的患者, 有時也會考慮使用鼻胃管來餵食,以增加營養的供給量。
很慶幸的是,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和更多安全藥物的選擇,大部分的心臟病兒童,如果能早期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和營養,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可以和正常的小孩長得一樣高、一樣壯。希望經由本文的說明,能讓第一線的兒科、家庭醫學科的醫師和家有心臟病童的父母,都能更懂得如何去養育你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