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近年來各國洗腎病患人數逐年增加,台灣在2002年透析(洗腎)病患發生率為世界第一,盛行率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早期發現腎功能障礙並給予適當治療,能夠延緩腎臟疾病的惡化及併發症之發生。為了台灣兒童腎臟的健康,台灣早在1990年便開始進行國中小學學童的尿液篩檢,為亞洲國家的先驅,迄今已早期發現相當多罹患腎臟病的學童。
現在國民中小學學童定期都會進行尿液檢查。若連續兩次篩檢異常,就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查,並請家長帶小朋友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治療。一般學童尿液檢查異常的情況包括血尿、蛋白尿、和糖尿。其中以血尿佔最大部分。其實在台灣有血尿的小朋友並不少,差不多每一百個小朋友就有一個有顯微性血尿。
什麼是血尿? 首先試紙驗出潛血反應不代表就是血尿,潛血反應可以是血素尿或肌紅素尿,因此需要看高倍顯微鏡下是否真的有大於3到5顆的紅血球,如此才真的是血尿,因為我們正常人平均一天尿液中所含紅血球大約有一百萬個,相當於一般尿液顯微鏡檢查中3到5顆的紅血球。所以超過這個數目才能稱之為血尿。另外有一種情形需與血尿區分,就是女學童在月經期間驗尿時,常會因經血混入尿液而出現與血尿相同的檢驗結果。因此父母親在您的小朋友作尿液檢查時請幫忙留意是否取到中段尿,否則因為檢體的污染造成錯誤的結果,徒增您與醫護人員的擔心。
另外拿到報告的時候希望父母親能先注意尿液的其他報告是否也有異常,如果合併有蛋白尿,那麼腎炎的機會就增加了,除了要定期追蹤小便檢查外,最好接受腎臟切片檢查以瞭解病因,選擇適當藥物治療;要是合併膿尿(白血球增加),就必須作尿液培養,看看是不是泌尿道感染。如果小朋友只有單純性血尿,父母親可以先問看看家族裡是不是也有人有血尿,當然最好自己也去作尿液檢查,如果是良性家族血尿,那麼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不過若是家裡有人有聽力障礙、腎臟功能變差的病史,小朋友最好接受腎臟切片檢查來排除一種較為嚴重的遺傳性腎病。此外我們須要問看看小朋友最近有沒有撞到腰部?有沒有過度運動?包括騎車、跑步等。游離腎也是小兒血尿的原因之一,可以靠藉由腎臟超音波來診斷,一般只要避免激烈運動,血尿的情形即可改善。此外,藉由腎臟超音波我們還可找出其他造成小兒血尿的原因,如泌尿道結石、腎水腫、腫瘤、尿路畸型等。並配合其他臨床、抽血檢查以期能發現其他像是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過敏性紫班、紅斑性狼瘡、免疫球蛋白A型腎炎、高尿鈣症等造成血尿的原因。
因為尿液篩檢異常只能表示泌尿道或腎臟有問題,至於是什麼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則需要進一步檢查。不過也有些學童無法查明引起尿液檢查異常的真正原因。針對持續性反覆顯微性血尿超過半年的病童,得安排進一步腎臟切片檢查。雖然腎臟切片為一侵襲性檢查,但也是了解某些腎臟病變原因一個必須的檢查方法。病人需於加護病房中接受局部或全身麻醉,俯臥、背部抬高,以超音波做引導來進行腎臟穿刺切片。術後需仰臥、背部下壓砂袋,平躺12小時,才可減少術後不適及併發症的產生。包括術前評估,總共約需二個住院天。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為血尿,其他像背部不適、疼痛、腎血腫、腎動靜脈瘺管也有報告過,只有極少數的例子會因厲害的腎血腫或流血不止而需接受腎切除。至於那些小朋友要作腎臟切片檢查?一般學童尿液檢查異常如持續性血尿、蛋白尿、血尿合併蛋白尿等都是小朋友作腎臟切片檢查的適應症。
在門診父母親常常會問到血尿的小朋友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在診斷未確定之前,如果沒有水腫或高血壓,建議先多補充水份,不要憋尿,不要隨便服用成藥,少吃太油太鹹的食物即可,當然不同的疾病等到診斷確定,醫師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其實血尿不光是發生在學童,嬰幼兒也常常會因為出血性膀胱炎造成血尿來求診,不過不是尿片有紅色就一定是血尿,常常是因為尿中尿酸結晶的關係,同樣的在較大的小孩有可能因為食物或藥物而造成血尿的錯覺,像是有人吃了火龍果和櫻桃,裡頭的花青素,會讓尿液變成紅色,所以萬一您的小孩有血尿,請先不要驚慌,讓醫師為您的小朋友安排相關的檢查,再加上您的配合,來幫忙小朋友,早期發現腎功能障礙並給予適當治療以避免造成進一步的腎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