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坊間正流行以高壓氧作為抗老化, 美白及增強記憶力的偏方, 姑且不論其功效及其可能的併發症如何, 對於小兒科醫師來說, 我們關注的是新生兒暴露於高濃度氧氣之下所可能帶來的傷害。
據統計, 約5%新生兒於出生時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急救, 從單純的給予氧氣到嚴重的需要氣管插管及心肺按摩, 2000年最新版的新生兒心肺復甦術指引( 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Guideline)對於使用空氣急救新生兒雖然抱持較開放的態度, 但在缺乏大規模的、長期的臨床實驗佐證下, 仍建議使用100%氧氣作為新生兒急救之用, 因此眾多出生時需要接受急救的新生兒無可避免的會暴露於高濃度氧氣之下。
胎兒在子宮內的臍靜脈血中氧氣分壓約27mmHg, 出生後暴露於空氣時動脈血中氧氣分壓約80-90mmHg, 若暴露於100%氧氣時動脈血中氧氣分壓將大於150mmHg以上, 缺氧後氧氣重灌注(oxygen reperfusion)所導致的高血氧(hyperoxaemia)會產生大量有害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活性氧是一種具強力氧化能力的自由基, 新生兒時期體內抗氧化機轉仍未成熟, 抗氧化能力遠低於成年人, 所以缺氧後氧氣重灌注會嚴重傷害新生兒,
尤其是早產兒的抗氧化能力更差, 受到的傷害將更為嚴重。
過量的自由基使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上升, 氧化壓力上升的結果會改變細胞內的訊息傳遞、DNA及RNA合成、蛋白質合成、酵素活性、以及細胞的生命週期, 氧化壓力上升更可能透過細胞凋零(apoptosis)及壞死(necrosis)使細胞停止生長或發展, 更甚者會導致細胞死亡, 臨床研究證實使用100%氧氣急救新生兒後所導致的高血氧使自主呼吸延後出現, 增加腦部氧氣消耗, 以及擾亂大腦血液循環等副作用。
Vento等學者比較以空氣或100%氧氣作為急救的新生兒, 結果顯示出生時儘管短時間以100%氧氣作為新生兒急救, 氧化壓力上升仍將持續至4週大時, 新生兒使用呼吸器的時間也較久, 跟據瑞典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兒童罹患白血病的機率跟出生時使用高濃度氧氣有正向關連, 而且使用高濃度氧氣越久, 罹病率越高。
高濃度氧氣對新生兒所產生的毒害在最近30年才逐漸被了解, 但是近幾年的研究顯示高濃度氧氣對新生兒所可能造成的傷害遠大於過去的認知, 而且儘管短時間的高濃度氧氣也可以造成嚴重傷害,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使用空氣作為急救的新生兒, 不管在死亡率或罹病率上的表現, 大部分比使用100%氧氣者較優, 少部分沒有差別。
儘管缺乏大規模的、長時期的追蹤研究證實使用空氣急救新生兒可獲得較佳的長期預後, 但短時期的追蹤研究顯示使用空氣作為新生兒急救是安全的、可行的作法, 在選擇多少濃度氧氣急救新生兒問題上, 吾人應抱持開放的態度, 不可忽略高濃度氧氣所可能帶來的害處, 據統計, 目前歐、美國家約一半新生兒科醫師已摒棄使用100%氧氣, 開始使用空氣或以較低的氧氣濃度作為新生兒急救之用, 並且正在籌劃大規模的、長時期的追蹤研究。
目前新生兒心肺復甦術指引仍建議使用100%氧氣, 臨床醫師礙於道德規範, 因而被迫使用高濃度氧氣急救新生兒, 隨著越來越多相關研究的發表, 期盼國內、外諸位新生兒心肺復甦術指引釐訂者能正視高濃度氧氣對新生兒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並在不久將來重新釐定新生兒急救中正確的氧氣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