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林口長庚醫研部電子報-2018年6月刊
P. 23
NEWSLETTER JUNE 2018 我的異國交響曲 - 出國進修心得分享 NEWSLETTER JUNE 2018 我的異國交響曲 - 出國進修心得分享
目前我們已經找出幾個重要的可能關鍵調節因子與其相關的生物分子訊
而要進入真正的疾病機轉的科學研究,第一步便是要瞭解與學習癲
號路徑,我將以此研究發現做為接下來研究的方向,繼續更進一步去探
癇的各種實驗性模組 (Experimental models),此外,神經科學尤其
討和破解癲癇致病的機轉並希望因此進而能引導未來癲癇治療的方向並
是癲癇症的基礎研究中學習神經電生理的實驗方法更是不可或缺工
在癲癇的治療上有突破性的進展。
具;因此,我的研究中包括運用四種不同的體外癲癇模組 (in vitro
models for seizure and epilepsy study),學習利用多點微電極陣列
(MEA: microelectrode array/multi-electrode array) 來研究其神經電
生理的機轉,並進一步使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來探討在不同狀況下
除了大鼠局部腦皮質癲癇模組之外,我也分別學習了使
其核醣核酸 (RNA) 表現量的變化。
用神經興奮性物質和電流刺激的方式來誘發內側顳葉癲
癇的動物模組,這些不同的癲癇動物模組都是我將來在
癲癇基礎研究領域的重要工具。
此外,由於發展癲癇的基因治療是我們團隊近年重要
的目標之一,因此,在進修期間我也得以有機會學習
了如何運用最新基因工程的技術 (viral manipulations
與 genetic manipulations, 如 optogenetics、
chemogenetics、甚至是 CRISPR) 的概念與方式來設計
神經科學的基礎與轉譯醫學的實驗,這些寶貴的知識將
是我未來繼續神經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工具與資產。
↑ MEA is a powerful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ural
networks for the in vitro experiments.
此外,更重要是癲癇的動物模組配合完整的連續、長時間的腦部電生理
紀錄在癲癇的研究更是必備的工具,因此,在我所進行的動物實驗部份
主要是利用本團隊所發展出來的新型的大鼠局部腦皮質癲癇模組(Tetanus 在倫敦這幾年的留學生涯中,也很幸運的有機會接觸到數位
toxin model of focal neocortical epilepsy in rats) 來進行腦部神經電生理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泰斗的精采演講與親睹大師的風範,如聚
與癲癇致病機轉之基因表現的動態變化之研究,其間學習小型動物的精 合 酶 連鎖反應 (PCR) 的發明者 Kary Mullis、在本機構任職的
細腦部立體手術、學習如何建立完整的連續不間斷與長時間 ( 達 4-6 個 James Rothman( 發現神經傳導物質釋放的分子機轉 ) 和 John
月以上 ) 動物無線數位影像暨腦波 / 腦訊號記錄系統設備、分析活體小 O’keefe( 發現與失智症有關的海馬迴的 place cells),另外,
動物的腦部電氣生理訊號 (ECoG、local field potential)、利用即時定量 這幾年科學界非常重要的基因編輯 CRISPR 團隊主持人張方,與
核醣核酸、螢光免疫染色…. 等等來探討癲癇致病與疾病進行的過程中 Deep mind google alpha go 的創辦科學家…. 等,這些都豐富了
(Epileptogenic process) 腦部神經網路與功能性生物分子路徑 (functional 我留學生涯的廣度與深度,讓我感受到”法喜充滿”,對我繼續
signalling pathways) 的動態變化, 從事科學與醫學研究的思維與視野亦有不小的啟發作用。
21 非經本刊及作者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之轉載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