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 |
獎項資訊 |
本院獲獎人 |
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 |
徵選目的:
1.盤點前瞻科研成果,展現我國科技實力
2.鼓勵科研成果進軍全球市場、強化國際鏈結
受理期間:每年5月下旬
得獎公告:每年8月上旬
申請資格:
1.須為科技部補助之計畫成果(報名需檢附計畫編號)
2.若為「2017、2018 未來科技展」得獎技術,需於報名時主動勾選告知,並提出與去年相異或精進之計畫成果或內容,提供評審委員參酌。
| 黃泓淵醫師
微流體活動精蟲篩選與晶片
(2019年)
葉昭廷醫師
一種用以預測肝癌病人對5-FU為基礎 的化療療效之分析方法及套組
(2019年)
鐘文宏教授
一鑑定藥物過敏反應之致敏藥物的方法與鑑定套組
(2018年)
|
國家新創獎 |
設立宗旨:使有心投入創新與研發的企業、機構和科研團隊被看見!作為國內生醫與健康領域研發成果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
受理期間:每年4月1日至7月15日
得獎公告:每年12月
申請資格:
學研新創組
凡國內公私立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醫療院所,在參賽類別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技術、研發成果、專利智財者,可以相關技術或研發成果申請競逐。
臨床新創組
凡國內公私立醫療院所,在臨床相關之檢驗、診斷、治療、手術、照護等面向具有可供解決臨床困境、滿足醫療需求之創新醫療技術、產品研發或創新醫護服務模式者,可以相關醫療技術、產品或服務申請競逐。 |
蔡永豐醫師、高定一醫師
第 I 型甲醯胜肽受體拮抗劑及其用途:乾癬和肺損傷
(第15屆2018年)
謝佳訓醫師、王宏銘醫師
用於高純度分離極微量標的細胞之光電微流體系統
(第15屆2018年)
鐘文宏教授
鑑定藥物過敏反應之致敏藥物的方法與鑑定套組
(第15屆2018年)
張伯丞醫師
穿戴式心震圖譜輔助心臟病發早期預警系統
(第14屆2017年)
謝佳訓醫師、王信堯醫師
擦即測-衛生紙式糞便潛血試紙
(第14屆2017年)
魏國珍教授、陳品元醫師
無創式超音波腦部局部藥物監控釋放
(第12屆2015年)
賴伯亮教授
創新之可分解吸收骨填充材
(第12屆2015年) |
董大成博士癌症基礎醫學研究傑出獎 |
設立宗旨:紀念董大成博士,並獎勵從事有關癌症之基礎醫學研究,提高國內癌症醫學學術水準。
受理期間:每年11月至12月底
獲獎公告:次年的二月底前
申請資格:
- 不限定會員,每年獲獎者乙名,研究獎助金新台幣二十萬元。
- 凡於國內從事癌症基礎醫學研究者得被推選為候選人,惟最近三年內曾榮獲性質相似之獎者,不可再得獎。
- 本獎項當年無適當人選時得從缺。
|
謝森永教授(2018年)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 Team Science Award |
Award Summary: This Award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acknowledge and catalyze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ancer and/or the translation of research discoveries into clinical cancer applications.
Nomination Deadline: The beginning of August
Eligibility Criteria:
-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award, a team is comprised of independent faculty-level researchers providing complementary interdisciplinary expertise, each of whom have made separate substantive and quantifi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being recognized.
- Team members may be working within the same institution or at several institutions; however, if researchers are in the same institution, they must have clearly separate funding and research space.
- The research to be recognized should reflect work toward a specific scientific goal that otherwise would not be realized by any single component of the team.
- Candidacy is open to all cancer researchers who are affiliated with any institution involved in cancer research, cancer medicine or cancer-related biomedical science anywhere in the world. Such institutions include those in academia, industry or government.
- Teams comprising academic and industry researchers will be accepted.
|
馮思中教授(2018年)
謝森永教授(2018年) |
財團法人登美腦瘤教育基金會論文比賽
(神經外科醫學會大會腦癌研究卓越獎) |
設立宗旨:鼓勵有志從事惡性腦瘤研究專家學者及後進,與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舉行之年會舉辦腦瘤研究相關論文比賽
受理期間:每年9月
申請資格:
推展腦瘤之醫學教育及科學研究,鼓勵各院校研究學者於惡性腦瘤專題課程中所學加以實際應用 |
盧郁仁醫師(2017年) |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
設立宗旨:為獎勵研究成果傑出之科學技術人才,長期從事基礎或應用研究,以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創造社會發展與產業應用效益,展現科研成果之多元價值,增強國家科技實力
受理期間:依科技部公告辦理
(約每年6月至8月開始受理)
申請資格:
(一)學術研究類:
近五年內研究績效傑出,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研究成果能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學術地位。
2.研究成果對國家社會具有重大貢獻。
(二)產學研究類:
近五年內應用研究成果或產業技術應用績效傑出,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研究成果能顯著促進我國產業技術發展,突破現有技術水準並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2.研究成果具前瞻科技創新性,對產業發展或國家社會具有重大貢獻。 |
謝森永教授(2017年)
郭漢彬教授(2015年、2004年)
鐘文宏副教授(2014年)
施麗雲教授(2014年、2009年、2003年)
賴瓊慧教授(2010年、2007年)
魏福全教授(2010年、1998年)
邱政洵教授(2010年)
楊智偉教授(2007年)
朱嘉明教授(1996年)
廖運範教授(1987年-1995年) |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
設立宗旨: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
受理期間:依科技部函示規定辦理
(當年度執行研究計畫主持人中遴選)
申請資格:
(一)年齡在四十二歲以下(女性候選人在此年齡之前曾有生育事實者,每生育一胎得延長兩歲,但應檢附相關證明文件)。
(二)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級以下。
(三)未曾獲得本部傑出研究獎。 |
鐘文宏教授(2009年)
趙安琪教授(2008年)
邱政洵教授(2003年) |
傑出特約研究員 |
設立宗旨:為鼓勵特約研究人員投入長期性、前瞻性之研究,以帶動我國科技之發展,加速提升我國之科技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
受理期間:依科技部函示規定辦理
申請資格:
計畫主持人即本要點所稱特約研究人員,須符合本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資格(已退休人員除外),且累獲本會傑出研究獎三次者。 |
施麗雲教授(2014年)
廖運範教授(1996年) |
教育部學術獎 |
設立宗旨: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
受理期間:依教育部函示規定辦理
(每年約11月下旬至12月底)
申請資格:
一、公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校長。
二、公私立學術研究機構主持人。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相關學術領域教授五人。 |
吳國瑞教授(2017年)
陳鈴津教授(2010年)
廖運範教授(1988年) |
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 |
設立宗旨: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之貢獻
受理期間:依教育部函示規定辦理
(每年約11月下旬至12月底)
申請資格:
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二、曾獲得本部學術獎。
三、在國內外學術或專業領域上有與前二款相當之傑出貢獻。 |
魏福全教授(2014年) |
李天德醫藥科技獎-
卓越醫藥科技獎 |
設立宗旨:鼓勵國人從事醫、藥科技研發工作
受理期間:每年3月1日至4月30日
申請資格:
- 任職於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研究機構(包括財團法人)、公私立大學院校、公民營企業機構,且其研究成果或設計係在服務機關工作期間完成者,得經由服務機關首長推薦為候選人,並在推薦書上加蓋該機關印信。
- 隸屬於某一學會或團體之成員,且其研究成果或設計為該學會或團體所深切認識者,得由該學會或團體負責人推薦為候選人,並在推薦書上加蓋該學會或團體之印信。凡我國國民任職於國外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者,得由所在學校或學術研究機構之主管推薦為候選人。
- 我國國民從事醫、藥科技研究工作具有傑出成就者,均得由本會所組成的「醫藥科技人才發掘推薦委員會」推薦為候選人。
- 卓越醫藥科技獎之研究成果或設計如屬數人之共同成就,但其中一人具有特殊貢獻者,應推薦此人為候選人。其特殊貢獻及所占比重、影響等,均應詳盡說明,作為評審之依據;其他共同工作人員所占之比重、影響等,亦應詳列,以作評審之參考。如所推薦之研究成果或設計獲得入選,以該候選人為受獎對象。
- 前項所稱其他共同工作人員所占之比重、影響等,應經共同工作人員簽章同意或經服務機關加蓋印信認定。
- 卓越醫藥科技獎之研究成果或設計如屬數人之共同成就,並共同列為創新或發明人者,推薦人應指定其中一人為候選人代表。
|
鐘文宏教授(第六屆2010年)
楊智偉教授(第五屆2009年)
魏福全教授(第三屆2007年) |
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 |
設立宗旨:鼓勵國人從事醫、藥科技研發工作
受理期間:每年3月1日至4月30日
申請資格:
四十五歲以下,具醫、藥科技研究之能力,任職於國內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研究機構(包括財團法人)、公私立大學院校、公民營企業機構,且仍繼續從事醫藥研究者,應經由所屬單位主管推薦為候選人。 |
鐘文宏教授(2011年) |
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 |
設立宗旨:鼓勵國人從事醫、藥科技研發工作
受理期間:每年3月1日至4月30日
申請資格:
國內各大學院校研究所博士班在學之研究生或於申請年度前一年畢業之畢業生,於博士辦研究生在學期間完成之醫藥科技相關學術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者,得由指導教授推薦為候選人 |
鐘文宏教授(第一屆2005年) |
總統科學獎 |
設立宗旨:為提升臺灣在國際學術界之地位,並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著之學者,尤以對臺灣社會有重大貢獻之基礎學術研究人才為優先獎勵對象。
受理期間:每二年一次,依科技部函示規定辦理
提名方式:
- 中央研究院院士或總統科學獎得主,得提名候選人。
-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得邀請學術、研發單位或團體及社會賢達人士提名候選人。
|
魏福全院士(2018-2019年) |
行政院科技部傑出科技貢獻獎
(前身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2006年以前) |
設立宗旨:表揚我國傑出科技人才,對國家社會所作之優異貢獻
受理期限:依科技部函示規定辦理
(約每年4、5月)
申請資格:凡中華民國國民,從事自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農或人文社會等科技工作,其研發成果或設計有特殊傑出發明或創新,對於國家社會具有重大影響性、改革性及創造性之貢獻者,均具被推薦參加選拔之資格。
推薦方式(擇一辦理):
- 任職於各級政府機關、公私立學術研究機構(包括財團法人)、公私立專科以上學校、公民營企業機構,且其研發成果或設計係在服務機關工作期間完成者,得經由服務機關首長推薦,並在推薦書上加蓋推薦機關印信。
- 隸屬於某一團體或僑社,且其研發成果或設計係為該團體或僑社所深切認識者,得由該團體或僑社之負責人推薦,並在推薦書上加蓋該團體或僑社之印信。
- 任職於國外專科以上學校者,得由所在學校科、系、所主任或校、院長推薦。
- 由對被推薦人之研發成果或設計具有深切之認識者推薦。
|
魏福全院士(2008年、2009年)
林杰樑教授(2004年)
莊垂慶教授(2000年、1999年)
吳德朗(1989年)
廖運範(1984年) |
中研院院士 |
院士提名時間:每兩年提名一次
受理期間:依中研院函示規定辦理
(約每年7至10月受理推薦)*2019年度為7月15日至12月15日 |
陳鈴津院士(2016年)
魏福全院士(2012年)
廖運範院士(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