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解剖
   
 

人體恆定 心搏出量 生命徵象 生理監測 血栓質時間 乳酸 氧氣消耗量
發炎介質 壓力反應 蛛網膜下腔 黃韌帶

   
 
  中文:人體恆定
英文:Homeostasis
註解:
  體內環境經過內在緊張狀態的改變之後仍能維持恆定的觀念,意即體內環境在經過急劇的變動後仍能自動調節恢復正常。Homeostasis一詞則為Cannon發明。以描述整個生理反應使體內環境在急劇的挑戰如傷害後仍能恢復到正常的穩定狀況。最好而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等滲液容量的減少,是一種對生存的挑戰,它產生兩種類型的機轉:代謝作用的適應和維持恆定而迅速自動調節的反應。在急劇的出血以後,腎上腺髓質和神經突觸增加了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分泌。腎上腺素的許多作用中包括抑制胰島素的產生與刺激糖原質分解,和貯存的脂肪水解成游離脂肪酸。胰島素受抑制後能促使氨基酸自肌肉內釋出,一部份經過3-碳步驟變為葡萄糖,其它成份則以氮化合物形式自尿液排出。同時經過腎臟近腎小球細胞的灌注量也減少,進而刺激腎昇壓素、血管昇壓素、留鹽激素的產生,而保持血壓和保留鈉、間質液和血漿的容量:對於腦下垂體適度的刺激能使血液Glucocorticoids量增加而加強了前述的反應。此項對於急劇出血的反應的特殊例子只在顯示人類的適應性,亦即每一個受傷或動手術而失血的病人能產生一種廣泛而完整的反應以維持體內環境的穩定。
   
 
  中文:心搏出量
英文:cardiac output
註解:
  左心室壓縮出的容積=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心搏出量=左心室壓縮出的容積 X 心跳速率(次/每分鐘)
   
 
  中文:生命徵象
英文:vital sign
註解:
  人體的基本生命現象,包括呼吸、心跳、血壓、體溫,是醫師用來對病人有無生命作初步的判斷,以及對病人的病情作基本初步的評估。
   
 
  中文:生理監測
英文:physiological monitor
註解:
  在加護病房中對病人有嚴密的生理監測,有各種種類繁多的監測項目,包括從基本的生命徵象、侵入性的血行動力學監測、二十四小時尿量、意識的變化,到經常性的放射線檢查,及各種實驗室的血液生化檢查、細菌培養等均包括在內。
   
 
  中文:血栓質時間
英文:thrombin time
註解:
  此方法可以偵測纖維原的異常,及抗凝血劑(肝精)使用劑量的監測。正常值為十五秒或控制組時間加減五秒以內。在實驗室中將檢體中加入血栓質後,測量凝血的時間,若纖維原缺乏則會立刻形成血塊。
   
 
  中文:乳酸
英文:lactate
註解:
  乳酸是一種三碳化合物,在人體內由葡萄糖行無氧性代謝作用所產生,多發生在人體處於缺氧狀態或組織在低血流灌注的情況下。無氧代謝作用在細胞內發生,並供給氫離子給細胞。這些氫離子從細胞膜透出,結果造成廣泛的酸血症,此過程是從細胞內開始然後在細胞外得到緩衝。乳酸離子本身不具毒性,它對於外科病人的重要性,在於它能測定缺氧組織細胞所新生成的氫離子量。我們所觀察到的乳酸濃度表示缺氧組織產生乳酸的速度、乳酸排出的速率、以及其他組織在有氧環境引起乳酸燃燒能力的淨總和。
   
 
  中文:氧氣消耗量
英文:oxygen consumption
註解:
  病患的氧氣消耗量是由間接測量而得,而計算方式是將動脈血的含氧量減去缺氧血的含氧量。缺氧血為經由Swan Ganz肺動脈導管取自肺動脈,動脈血為動脈導管的充氧血。氧氣攝取量=心輸出量X 13.4 X血紅素X (充氧血氧飽和度─缺氧血氧飽和度) 此氧氣攝取量即代表體內的氧氣消耗量。當體內的氧氣需求量大於氧氣攝取量時即會形成氧債。
   
 
  中文:發炎介質
英文:inflammatory mediator
註解:
  免疫系統之巨噬細胞會產生許多種的蛋白質,例如細胞間素- 1、細胞間素-8、細胞間素-10、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由於這些蛋白質皆為免疫細胞所分泌,且會造成身體一系列之反應,我們總稱這些蛋白質為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會引起一系列之瀑布反應,更進一步催化許多介質的產生,如氧的游離根、補體活化、endorphins、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s,前列腺素之代謝產物以及白血球之激活等。這些介質增加了我們的免疫力及傷口復原,但同時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傷害甚至產生多重器官衰竭。若外傷病人合併有細菌感染時,發炎反應會更嚴重。
   
 
  中文:壓力反應
英文:stress response
註解:
  外傷或外科手術之後會引發身體上一系列多重器官系統之生理反應,第一個階段由於流血造成體液的流失及傷口附近的水份蒸發增加,更重要的組織傷害所引起的發炎反應,使水份及離子進入組織間隙,細胞膜以及細胞膜上的離子幫浦功能不良,使得水份及離子進入細胞,造成血管中的容積減少,嚴重者產生血液不足的休克、低血壓、低心搏出量。同時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得心搏出量得以維持,血管收縮維持血壓,合併凝血系統的活化使傷口止血。腎臟的動脈壓減少使腎素分泌,腎素將血管升壓素原經過轉變最後產生血管升壓素,同時促使腎上腺皮質分泌aldosterone,使腎小管對鈉離子的吸收增加,細胞外液減少以及血中滲透壓增加會促使腦下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之後若反應進入流動期會產生高代謝率,及異化蛋白質的代謝。在這些反應的同時,免疫反應活化伴隨著細胞激素的增加,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的活動。
   
 
  中文:蛛網膜下腔
英文:Subavachnoid space
註解:
  脊髓外被三層所覆蓋,由內而外分別是軟腦膜(pia mater)、蛛網膜(arachidonic mater)、及硬腦膜(dura mater)。軟腦膜緊密被覆著脊髓,蛛膜則和硬膜相貼,往上它和腦部的蛛膜是相連的。蛛網膜下腔,故名思義指得是蛛膜以內,和脊髓(被覆著軟腦膜)之間的空間,內含著腦脊髓液。此腔和軟腦膜的血管互有交通,這就是為何將麻醉藥物打入此區域,可以滲入脊髓作用的原因。
   
 
  中文:黃韌帶
英文:Liqmeutum flavum
註解:
  脊髓位在脊椎體(vertebral body)後,由椎蒂(pedicle)、椎弓板(lamina)所圍成的椎孔(vertebral foramen)(見圖A)內。在一節節的脊椎骨之間,藉由一個複雜的關節與韌帶的系統將其相連。黃韌帶是垂直走向的彈力纖維(elastic fiber)組織,連接相鄰的椎弓椎(見圖B),到尾端時其厚度會漸漸增厚。黃韌帶以內則為硬腦膜的結構,兩者之間的空腔即為硬膜外腔。由於黃韌帶具有彈力纖維的特性,針頭穿刺經過黃韌帶會有遇到阻力的感覺,之後到達硬膜外腔時則有阻力消失的現象,臨床上為定位硬膜外腔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