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耳鼻喉部首頁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全球資訊網/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未命名 1
未命名 1

醫療團隊

未命名 1


回耳鼻喉部首頁 > 醫療團隊 > > 吳哲民 > 個人著作

長庚 101 歡喜落成

發布日期:2011/11/30

您的無私奉獻 已為我們的聽損兒
打開了聲音的門扉 您的參與和關懷
也將改變聽損兒的一生
深深地 感謝您……..
[二十年後 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童—雅文基金會] 。

耳科主任:吳哲民醫師

  去年台北101大樓落成,成為台北的新地標。巧合的是,在同一個時間點,我為101位聽損兒完成了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手術。 

  人工電子耳是一種電子裝置,可幫助極重度(聽損大於90分貝)聽障因未能從助聽器得到幫助的成人及兒童,重獲可用的聽力。它的功能是代替病變受損的聽覺器官,把聲音轉換成編碼的電子信號,傳入人體的內耳耳蝸,刺激殘留的聽神經纖維,再由大腦產生聽覺。電子耳裝置植入後不似換肝、換腎等新器官可立即正常運作,必須多次調整電極圖,加以長期的聽能復健,才可誘發語言的發展,達到與人溝通和融入社會的終極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除了仰賴植入者自身的努力和幼童家庭的全力投入外,需要整個醫療和復健團隊的同心運作,提供諮詢資訊、治療和復健等服務。團隊成員需包含耳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神經科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社服員、心理師、專業聽能訓練老師以及特教老師等。

  原本注定一生既聾又啞的這些聽障幼兒,藉由電子耳這項高科技聽覺輔具的協助,有了另一種人生轉折。很多植入者不僅聽得清楚且能說得流利,甚至可吟詩作詞 ,表現如正常的孩子一般。

  梁小妹妹於1歲5個月時檢查確定為極重度聽障;於配戴助聽器、接受半年的聽能訓練後植入電子耳,四個月後開始有說單詞的能力如爸爸、媽媽等出現,兩年後的今天,她的語言發展能力與正常聽能的同年齡孩童相比,已屬中上程度。 

  現年5歲不到的張小弟弟在雙親輪流教導之下,短短的兩年多時間,由原本既聾又啞,進展到了具有五項以上聽覺記憶。能聽得懂15個字以上的句子,且可用10個字以上的句子表達,有3000個字彙的程度。  

  35歲美髮師傅的蘇小姐為兩側耳硬化症患者,於13歲左右開始聽力受損,屬於後天性語後失聰患者,所以她擁有相當程度的語言經驗。但是22歲時聽力開始變差,必須配戴助聽器,再輔以讀唇方式溝通。到了34歲時候聽力再度惡化,原來的助聽器使用已經沒法與他人達到有效溝通。一年後,經醫院評估並植入人工電子耳。在使用電子耳半年後經由語言治療師細心估量,確認患者對環境聲音的察覺、語言的辨認,還有溝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皆有驚人的進展,如今蘇小姐再度重拾美髮的職業,有效的與顧客溝通。 

  和其他9位被診斷為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但聽力損失嚴重到必須接受電子耳植入的小朋友一樣,彭小妹妹在7歲時,因此種先天性解剖構造異常,導致平日就經常變動的聽力惡化到無法單靠助聽器輔聽的程度,與人溝通所需的聽能、說話表達的清晰度、語言能力和課業方面都遭逢很大的困難。在經歷半年、反覆地以類固醇治療和觀察等待無效後,決定接受電子耳植入。如今彭小妹妹的表現和一般正常聽力的小朋友一樣,喜歡上課,和同學有了良好的互動。 

  在門診,當從原本極重度聽障幼童口中清晰的發出流利的國語當兒,並說著『謝謝吳醫生』的同時,內心是十分感動的。一方面折服於電子耳科技的神奇;另一方面則為聽損兒家庭和聽損兒自身的表現喝采。因為沒有聽損兒自身的努力及每個家庭和家長的付出,再高明的醫術,也無法有如此的成果展現。而植入家庭感謝的對象,不僅止於醫師。誠如電子耳受贈者家長在『走出寂靜,聽見世界』、『感恩一路行』、『破繭』等篇幅中所言及。一路走來,承蒙於各方貴人的幫助,其中最主要的感謝對象當屬捐贈電子耳的王董事長。董事長的這項善心義舉,解決了多數受惠者家庭最急需的財務負擔,圓了“走出寂靜”的夢想並成就了一切的希望與可能。除了其它醫療團隊成員外,尚有行政單位和專業聽語復健機構如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聲暉聯合會等彼此之間的密切配合,方能完成這項有意義的任務。 

  在長庚的醫療團隊,包括社會服務處的同仁。幾年來,我們努力進行了電子耳特別門診的設立,並貼心的舉辦為聽障幼童和家庭精心設計的各種聽語復健密集課程、發行長庚人工電子耳護照,同時舉辦諸多活動,如:人工電子耳植入家庭與聽語復健老師聯誼會、慶祝長庚醫院25週年院慶、人工電子耳及聽語復健研討會,目的在於拉近受贈家庭與復健老師和醫療團隊的距離,希望藉由大家的參與,充分的資訊交換及經驗分享,來進一步提昇植入者使用電子耳的效能,達到更好的互動與成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文字定時描述孩童聽語復健的進展。我們更以系列照片記錄聽障孩童成長之痕跡,這些照片大都於愉悅的互動當中拍攝於門診、 病房之間。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照片,或哭或笑, 諸多表情 。而一卷卷取材於表現植入孩童復健成果和一路走來的家長經驗分享的影帶,更是教材室先生們的精心製作。影帶內容生動活潑,完整呈現聽障家庭最珍惜的心路歷程。不論用於教學、研究或是展示,都是我們寶貴的資產。

  幫助聽損兒,不論出錢出力,每個人都能有或多或少的?獻。行醫二十年來 個人覺得此次能在自我專業領域裡,與一群有著共同熱忱、理想的夥伴,共同來參與和關懷改變聽障幼童一生的盛宴。是非常珍貴的經歷,每每幫助了一個絕望的失聰家庭重拾希望,回歸平順正常的社會族群架構或看到聽障幼兒能破繭而出走出寂靜、融入人群,內心難免激盪不已,充滿歡喜且覺得意義非凡。

  長庚 101, 我們不僅要蓋高樓,我們還有美麗的願景。大家若都能秉持著共同理念,努力不懈。相信二十年後, 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的理想真的並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