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人工電子耳的疑慮
植入電子耳的患者年齡多在5歲以下,屬腦膜炎好發年紀,因此注射疫苗預防,應為不錯的選擇。
日前報載,植入人工電子耳,可能引發腦膜炎致死,造成了植入及預備植入者家庭的恐慌與焦慮,紛紛來電查詢。他們關切的重點是:電子耳植入是否會增加腦膜炎的機率並造成死亡?是否需要施打疫苗預防?身為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要電子耳植入手術醫師,除了對各別病患詳加解說外,亦想對此事件做一背景及現況陳述。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發佈通報警告,植入人工電子耳的患者,感染腦膜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並請各國廠商提供完整的感染資料。此通報根源於今年7月初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電子耳會議中,來自歐洲主要植入醫師基於所追蹤的電子耳植入手術後感染的腦膜炎病例中,某種植入物(廠牌)的比例不尋常的偏高(此種植入物的電極設計異於它種產品),因此建議此種植入物由市場上撤回並對植入患者施以疫苗注射及抗生素預防。同時建議將植入它種廠牌,而原本就有耳蝸異常結構(內耳及腦部腦脊髓液可能相通)的患者列入高危險群。由於引發腦膜炎的原因尚待調查,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並未建議回收禁用任何產品,僅根據現有的資料,認為患者施打肺炎雙球菌及b型嗜血桿菌疫苗( 兩種細菌為主要引發兒童腦膜炎的菌種 )對感染腦膜炎應有防範的作用。美製廠商在真相仍未大白之前,仍負責任的回收該項產品,且對已植入者提供免費疫苗注射及後續追蹤。本院澳製廠商則先委請美國植入電子耳的領導醫師進行北美調查,隨後即提供該項數據及根據歐洲當次會議及全世界回報資料委請著名的美國流行病學者做一獨立的分析。
根據目前本院採用澳製廠商Cochlear Corporation 所提供獨立分析的詳盡統計資料顯示,植入澳製電子耳後長期感染腦膜炎的機率(每年十萬人次中有2.4人),並沒有比一般民眾感染率(每年十萬人次中有2.4-10人)來得高。此代表植入物的安全性高,並不會增加腦膜炎的機率並造成死亡。就算加上術後一個月內感染( 因開刀植入技術及術中、術後感染 ) 及高危險群 ( 內耳畸形、因腦膜炎致聽障、免疫低下、術前反覆性腦膜炎患者),其感染率亦只有每年十萬人次中10.2人。而這些高危險群患者就算不植入電子耳,也比一般人容易感染腦膜炎。實際的數字是在該公司二十年全世界38929例植入手術當中,只有22例感染腦膜炎的病例。而其中就包含了9例高危險群患者,及術後一個月內感染者8例。
至於是否注射疫苗預防?澳製廠商雖認為植入電子耳後長期感染腦膜炎的機率並沒有比一般民眾感染率來得高,但亦贊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及疾病防治中心的建議,所有小於5歲的孩童,應接受肺炎雙球菌及b型嗜血桿菌疫苗接種,但應由各個負責醫師針對患者做各別的評估。
根據本院小兒感染科黃玉成醫師提供的資料,美國自從實施b型嗜血桿菌疫苗注射以後,有效的將感染人數由每十萬人60人次降低至5人次,而現有的肺炎雙球菌疫苗,對2歲以上幼童的感染預防率達80-90%。
由於植入電子耳的患者年齡多在5歲以下,屬腦膜炎好發年紀,因此注射疫苗預防,應為不錯的選擇,尤其是高危險群患者,更是建議的對象。必須注意的是疫苗注射並無法涵蓋所有的腦膜炎致病菌種,且細菌性疫苗有其有效期限,因此除了施打疫苗外,尚需留意腦膜炎的初期癥狀,如嬰幼兒的發燒、 躁動、嗜眠、胃口不佳及大小孩和成人的頭痛、頸部僵硬、 心嘔吐、意識改變等。一有這種情況,馬上就醫接受治療。早期治療,可以阻止死亡病例的發生。而植入電子耳的幼童,尤其是高危險群患者,亦必須積極處理手術前後伴隨的中耳炎,以減少感染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