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您-台北長庚婦產科月刊
中華民國94年6月
本期主要內容
- 輕鬆退奶有方法
- 如何診斷乳癌
- 惱人的下帶
-
孕婦可以吃人參進補嗎?
輕鬆退奶有方法
台北媽媽教室
哺乳是件很自然的事,而退奶也可以很輕鬆。很多人因害怕退奶問題,而不餵母乳,其實是件很可惜的事。
餵奶是嬰兒吸得多,乳房就製造更多的奶水,如果吸得少,乳房就製造較少的奶水;反之,完全停止吸乳;乳房就停止產生奶水。
奶水沒有移出,乳房的分泌就減少,腺體細胞中殘存的奶水,會產生壓力,抑制奶水的分泌。
退奶的方法有下列:
1. 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如先減掉早餐,改由配方奶取代。
2. 停止乳房護理及排乳,以減少乳房的刺激。
3. 在飲食方面,著重減少水分攝取,如吃魚但不喝魚湯,所以在退奶期間並不用太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
4. 穿著緊身、具支持性的胸罩。
5. 冰敷減少乳房腫脹及不適。
6. 如疼痛不適,依醫囑給予止痛劑。
7.可配合中醫的生麥牙配方的服用,達到退奶。
8. 多吃菲菜,也可以幫助退奶。
注意事項:
(1) 如想再繼續哺乳,只需回復餵奶的方法,將前24小時乳汁擠出。
(2) 如有使用藥物,停藥後24小時,即可繼續哺乳。
(3) 退奶很簡單,將不是拒絕哺乳的理由。您說是嗎?
如何診斷乳癌
防癌抹片門診護理師 龔玉玲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逐年增加。民國八十三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二位,每年約新增二千一百位乳癌患者,死亡率於八十五年更超越子宮頸癌。乳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但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患此症。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經由適當的治療,乳癌的十年存活率平均達百分之六十,第一期乳癌的存活率則高達百分之八十,零期乳癌甚至接近百分之百。
乳癌是由乳房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這些惡行腫瘤除了侵犯局部器官(乳房),更可能轉移到遠處器官如骨骼、肺、肝、腦等,而破壞身體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身體健康之損害,甚至危害生命。乳癌最重要的臨床表徵是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雖然大部份的乳房腫塊均是良性,乳癌僅為一小部份,但摸到任何乳房腫塊均仍需要分辨良性與惡性,而應請教外科醫師。許多婦女摸到腫塊後,常因無其他症狀,如疼痛或表面皮膚變化,而自覺無事,延遲就醫,延誤病情。自我檢查時,若腫塊甚硬,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楚,且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或皮膚呈凹陷,橘子皮變化,甚至紅腫潰爛,乳頭凹陷或有不正常分泌物等現象,均應懷疑是乳癌。自我檢查除注意乳房變化外,也應檢查是否有腋下、鎖骨上及頸部淋巴結腫塊。然而上述變化出現,往往已非早期乳癌,因此摸到任何乳房腫塊,即應先由專科醫師理學檢查外,必要時安排進一步檢查,包括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及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超音波檢查為非侵襲性、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台灣婦女的乳房多屬緻密性質,此類型乳房在超音波檢查下常較乳房X光攝影易偵測到腫塊;但對於沒有觸摸到的腫塊在乳房X光攝影所呈現的顯微鈣化,乳房超音波則較不易偵測到。因此可觸摸到乳房腫塊由乳房超音波與乳房X光攝影進行檢查,實為互補。小於35歲的婦女,由於受放射線影響可能較大,且乳房緻密,乳房X光攝影品質不易控制,宜先做超音波檢查。
影像檢查若懷疑是乳癌,應以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不需麻醉,以22號針頭及空針,刺入腫塊,做多次抽吸取得細胞檢查。診斷率相當高,但仍有偽陰性(應是乳癌,確診斷為良性)及偽陽性(良性腫瘤,確診斷為乳癌)的可能。臨床上疑似乳癌,而細胞檢查是陰性時,應做組織切片檢查。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可藉手術切片或以初針穿次取檢體做組織病理學診斷,這是乳癌診斷的黃金標準。組織切片除了確定病理診斷,另一重要目的為檢測乳癌預後因子,如賀爾蒙接受體,以做為治療依據。手術切片又分為將整個腫瘤全部切除的切除性切片檢查,或僅切除小部份組織做病理診斷的部份切除切片檢查。對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其診斷流程如下:
病人自我檢查
醫師理學檢查 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
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乳癌 纖維腺瘤 囊腫 纖維囊腫變化
組織切片 切片檢查或 抽吸穿刺並 定期追蹤 檢查治療 定期追蹤
對觸摸到的腫塊,切勿貿然直接進行切除性切片手術,因若最後結果為惡性,可因當初切片時未檢測乳癌相關治療與預後因子,而影響後續治療;或是原本可行保留性乳房手術,因切片時無保留安全切除的範圍,而得再做切除手術時的皮膚切除。
惱人的下帶
邱宗鴻 醫師
生殖道的分泌物,俗稱下帶或陰道分泌物,但絕不是大家說得非常順口的「內分泌」如何又如何,雖然醫生都知道就醫者意涵所指,卻沒去一一糾正。
下帶的量多或成乳酪塊狀,顏色呈黃綠色或混雜血絲,間或有一股異味,甚至腥臭味;這些症狀隱含的原因不勝枚舉,但基本上可以依據就診者的主訴內容、年齡、月經週期的第幾天〈如:是否正值排卵受孕危險期?抑或是月經前後日期?〉、是否懷孕在身?是否合併陰道感染、發炎或搔癢等臨床病史,在經由鴨狀陰道窺器檢查,或蘸起下帶攪混小小滴生理食鹽水在玻片上塗抹成濕抹片,藉由顯微鏡觀察即可釐清原因類別,對症下藥。
下帶有異味或引起患部搔癢難忍是最常遇到的問題。陰道分泌物量多、濃稠呈黃色〈俗稱黃帶〉或黃綠色、具腥臭味、外陰部或呈溼疹樣紅腫變化、也常見搔抓或皸裂,常見的病因為「非特異性陰道炎」、嗜血桿菌陰道炎或是陰道滴蟲感染。依診斷給予口服抗生素或陰道片〈錠〉、膣栓藥局部使用治療。
下帶呈乳白狀或乳酪塊狀、且合併燒灼、刺痛或搔癢難耐,常常是陰道黴菌感染所致〈最常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產檢的孕婦尤其常見。這種感染,很容易治療,卻也很常再復發。
對於下帶量多、呈白色〈即白帶〉或黏稠如鼻涕樣或水樣分泌物,常見於卡他兒子宮頸炎或子宮頸口糜爛的患者;與敏感體質或慢性子宮頸炎有關。宜避免攝取生冷、寒底的蔬菜或許可以緩解症狀。也可在子宮頸抹片檢查判讀為正常後,做子宮頸冷凍治療、電燒灼治療或雷射氣化等治療措施而改善症狀。
至於血性帶下,則不能輕忽它。尤其是在更年期或停經婦人就診時,應仔細檢視子宮頸口部位,有無贅生物?不規則糜爛區域?或易於發生碰觸性出血?必要時應作局部切片檢查,藉以排除子宮頸癌前驅病灶或子宮頸癌的可能性。
青春期少女的血性帶下較常見無排卵性、功能失調出血,可以使用黃體素調經理帶。而一般育齡朋友的血性帶下或因贅生息肉、功能失調出血或經期中間的排卵性出血等都是常見的原因。總而言之,惱人的下帶,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擅自塞藥或抹藥治療,應保持原狀盡快就醫治療。
孕婦可以吃人參進補嗎?
中醫部 謝佳蓉醫師
人參名列為百補之王,一向深受國人青睞。而為了滿足「一人吃兩人補」的需要,不少長輩會鼓勵孕婦,不時喝碗參湯或以人參燉雞來進補。事實上在中醫臨床上,我們只有在「氣虛」的情況下才使用人參。
例如體質虛弱的孕婦,出現少量陰道出血、腰酸或下腹隱痛,有流產可能時,可以人參補氣固攝中藥,往往可收到很好的安胎效果;或當妊娠嘔吐厲害、孕婦身體虛弱時,可以人參配合健脾胃藥物調理,很快便可改善;或臨產前吃些人參,比較可以持續增加氣力,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但是對於某些實熱體質的孕婦,或懷孕後期的孕婦一般體質偏熱,屬於中醫的血熱或陰虛火旺體質,此時如果濫服溫熱補品〈如人參〉,卻有可能助火動胎,加重妊娠不適症狀。
另外,妊娠後期部分孕婦有下肢水腫情況,有的甚至出現妊娠毒血症〈高血壓、水腫和蛋白尿〉,此時服用人參不得法,有可能升高血壓,且人參有抗利尿作用,對於水腫患者亦不利。因此,懷孕後期服用人參,弊多利少,必須慎重。
另外,服用人參時,因人參種類甚多,如高麗參、吉林參、黨參、粉光參、太子參•••等等,有一般所謂的「溫補」、「平補」、「涼補」的不同,應視體質來選擇。
(摘自長庚醫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