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您-台北長庚婦產科月刊

中華民國91年10月  



  本期主要內容    
  1. 生產迷思的Q&A
  2. 登革熱防治Q&A(上)
  3. 四D胎兒影像掃描人性化、一窺子宮奧妙與胎兒情緒
  4. 乳牙面面觀

懷孕生產

生產迷思的Q&A
徐振傑 主任



1.產鉗真的有危險,而且最好避免使用嗎?

為了完全去除這種錯誤觀念,必須注意到許多產科實施方式,在過去30年來有明顯的改變,現在的產科醫師較不使用困難而帶有危險性的助產器,而以剖腹產來接生小孩,這個原因為過去使用的助產器需要較複雜的設備來輔助自然產。但是就整體而言,助產器和真空吸盤仍是相當安全,一般而言,產婦第二產程過長,合併用力過久,通常須要助產器來輔助陰道生產。但是一般而言,當胎兒仍位於骨盆深部,或者是須要用螺旋方式才能將胎兒生出者,都不會使用助產夾,就使用助產夾或真空吸盤方式的外科式生產,其使用時機多於胎兒已經在產道的下半部時才使用,而且在此時使用並不會增加胎兒受傷的機率,在一個大型的研究中顯示,(含有32,000人,都是17歲)其平均智商,不論是否有用助產夾或真空吸盤,都沒有明顯的差別,也就是說,並不會影響小孩長大之後的智商,不管是剖腹產、自然產或是使用助產器。

2.剖腹產最常見的原因是胎兒窘迫嗎?

為了一開始就釐清觀念,所謂胎兒窘迫在臨床上並沒有一致的看法及定義,另一方面,所謂胎兒對產程耐受性差,常常被認為假若不做任何處置下,胎兒將會因為產程過長而導致缺氧,然而這個觀念仍是模糊不清,因為我們並不清楚了解缺氧和神經受損的關係,所以是否會造成傷害仍是個未知數。
在1980年代中期以後,剖腹產最多的原因為之前曾經剖腹產,這樣的級定,可能會因為愈來愈多的醫師和產婦選擇自然產而有所改變,而第二個常見剖腹產的原因為產程沒有進展而剖腹產,而胎兒耐受性差則是第三常見的剖腹產原因,其比例為100生產中,有25個為剖腹產,其中9個因之前有剖腹產、8個為產程沒有進展,2個為胎兒耐受性差,換言之,之前沒有剖腹的產婦,約有六分之一的機會被剖腹產,而其因為小孩因產程太長而耐受性差來剖腹產的機會只有五十分之一。

3.產婦若有生殖器售疹須剖腹產嗎?

生殖器售疹是產科醫師非常擔心的,因為較常引起情緒不好,和其他性傳染病不同。很奇怪的是許多醫師都知道其實其他性傳染病,如淋病、披衣菌、以及菜花,更有可能有不好的影響和結果,但事實上,售疹仍是錯誤觀念中最害怕的疾病,其實,售疹對孕婦而言,不會引起實際上的受傷,不孕或者是癌症,並不如預期的多,而對健康也不會有影響,重覆發作也較不會如第一次嚴重及不舒服。
因為對於售疹的不了解,許多人會錯誤地認為他們需要剖腹產。在新生兒感染售疹是可以造成重大傷害的,至少一半死亡,而另一半會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然而,現今醫學教課書中,只有建議在生產或破水時,有明顯的售疹病灶,才做剖腹產。而曾經有生殖器售疹的孕婦,只有2?5%會在生產時再次復發,故事實上,曾有過生殖器售疹的孕婦,是可以由陰道生產的。

在多數的醫學教育中,有兩個廣泛接受的事實被忽視了,第一,就是嚴重新生兒售疹的發生率,在美國,只有萬分之一(相當於母親生產死亡率以及死於一年中開車事故而死亡的機率的一半而已),另外,又部分染有售疹的新生兒,其母親都沒有生殖器售疹的病史,而且大多數母親生產時並沒有明顯的售疹出現。幸運的是,新生兒售疹是相當稀少的,不管母親是否曾有生殖器售疹,或有採取什麼方式生產。
 
 



婦女保健

登革熱防治Q&A(上)
資料提供:衛生署疾管制局



Q1: 什麼是登革熱?

 A: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

Q2: 登革熱的感染方式、傳染途徑為何?母親懷孕時感染登革熱,對胎兒有何影響?是否會直接傳染或造成其它後遺症?

 A: 感染方式主要是由病媒蚊叮咬人時病毒傳入人體內,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

  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熱病毒(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病媒蚊叮咬,病媒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病媒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而在懷孕初期,受精卵因為只是一個細胞,母親在此時感染登革熱,胎兒受到的影響最大,病毒藉由母親的胎盤傳給胎兒,有可能因此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早產或死胎,若在懷孕末期才感染影響就比較小。

Q3: 登革熱有哪些種類,症狀有何不同?孕婦或寶寶感染症狀會加重嗎?和一般人有何不同?若寶寶不小心感染應注意些什麼?

 A:登革熱依病毒侵犯後發生的症狀,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二種。典型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的初期症狀一樣,兩者之最大不同點乃在於後者有血漿滲出的現象,臨床上會出現肢體水腫、腹水和肋膜腔積水,嚴重者會有大量出血或休克現象,這是典型登革熱不會有的症狀。當登革出血熱之血漿滲出量很多時,病人會呈現休克現象,即登革休克症候群。

  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熱病毒並不會生病,稱為不顯性或無症狀感染,有些僅有發燒等輕微症狀,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眼窩或骨頭酸痛,甚至出血現象。由於個人感染後表現之症狀有很大的差異,必須由醫師診斷或實驗室檢驗,因此懷疑感染疾病時就必須就診。

  孕婦感染的症狀和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異,會有出疹子、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降低等症狀。

  若是寶寶感染,症狀就不像大人那樣標準了,如果沒有仔細診斷,就像一般感冒一樣,這是要注意的一點。

  另外,要強調的一點是,母親在懷孕初期感染登革熱的話,一定要小心注意胎兒有沒有不正常發展。

Q4:台灣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有哪些種類?

 A:台灣地區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屬斑蚊類,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兩種。

Q5:登革熱的潛伏期有多少?

 A:一般人感染病毒經3?14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平均5?8天。

Q6:登革熱的死亡率?

 A:1.典型登革熱:致死率低於1%。

  2.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達10?50%,早期診斷並加以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低於5%。

 



優生保健

四D胎兒影像掃描人性化、一窺子宮奧妙與胎兒情緒
陳光昭 醫師



「四D立體超音波」是醫療診斷科技的一大進步。所謂「四D立體超音波」之不同於傳統的三D立體超音波,在於其除了能夠看到傳統的三D立體靜態影像外,也能看到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而且可高達每秒8到16張影像的掃描速率,因此所看到的動態影像相當清晰且流暢。操作者並能在掃描過程中即時調整X、Y、Z軸,如此則更能清楚看胎兒上下、前後、左右的畫面及相關位置。準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四D立體超音波」,準確地注視著胎兒在子宮中的一切動態。由於它的四D立體效果不論是色彩、空間感都更加精準,您可以在畫面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胎兒伸伸手、踢踢腳、吸吮大姆指、打哈欠,甚至連胎兒臉部細微的表情都一覽無遺。

當寶寶還在母親肚子裡時,為人父母期待新生兒的那股「未知的焦慮」,可藉由「四D立體超音波」來舒緩準爸爸媽媽的緊張情緒。因為「四D立體超音波」掃描是目前唯一能在產前時期,讓準爸爸媽媽一窺子宮內奧妙一種檢查,而且它也提供母親與胎兒間的雙向溝通管道。從母親方面而言,準媽媽在立體超音波螢幕上直接看著自己寶寶的活動,甚至情緒的變化。藉由孕婦對胎兒進一部的認知,能使準媽媽在懷孕過程中,心情放鬆、情緒穩定,進而提供胎盤血流正常,使胎兒順利成長。同時藉由「四D立體超音波」胎兒的影像整合,使母親對胎兒的印象,不再祇是準媽媽自身的虛擬想像,而是一種具體的整體認知。另一方面胎兒自五個月之後,觸覺、聽覺與視覺逐漸發育,具有敏感的知覺、心智與極明確的喜惡情緒反應。因此發育中的胎兒也能感受子宮外的情境,並有學習記憶的能力。準媽媽在接受「四D立體超音波」掃描後,也可以在家播放各類的音樂,與胎兒進行喃喃對話,藉著「四D立體超音波」給您的具體映像,想像胎兒的反應,如此更能強化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親蜜感覺,同時也是一種優良的胎教。

不僅如此,「四D立體超音波」提供給產科醫生更準確的產前診斷。由於它的解析度、空間感,超越一般普通的超音波功能,因此能使婦產科醫生更能精準地判斷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與發育,若有先天性畸型也能即早發現。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不惜巨資引進「四D立體超音波」高科技設備來服務民眾,希望使孕婦在接受超音波掃描時更感溫馨,也使超音波掃描更加人性化。

(預訂專線:27135211轉331)




小兒百科

乳牙面面觀
台北兒童內科  張東美醫師



*乳牙的發育

乳牙共有二十顆,在母體內就開始發育,出生後六個月左右,冒出第一顆乳牙,最常見是下顎門牙先長,其它乳牙再陸續冒出,但也有可能會是其它部位的乳牙先長,一直到寶寶二歲半或三歲左右,全部二十顆乳牙才萌發完成。長牙時間的早晚與順序和牙齒的健康並無關係,有少數人會較早(二到三個月)或較晚(周歲)長牙,這可能與寶寶本身體質發育有關,爸爸媽媽們不用太在意。

*乳牙的重要性

乳牙的存在,短則數年,長則十幾年,在每一個人的口腔保健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乳牙時小朋友的身心及未來恆齒的發展有相當的重要性。乳牙有下列重要的功能:

1.咀嚼:牙齒最主要的功能為咀嚼食物,嬰幼兒時期是成長發育最重要的階段,需要攝取均衡及足量的營養。具備健康且完整咀嚼功能的乳牙才能協助各種營養的攝取,避免營養攝取失調。而且牙齒是我們消化器官的守門神,好的咀嚼能力,才不致於增加胃腸道的負荷。

2.說話發音及美觀:一口健康完整的牙齒可以兒童在學習發音時,口齒清晰,不致於語焉不詳,造成溝通上的困難。在微笑時可以唇紅齒白,有助於建立兒童之自信。

3.促進顎骨正常的發育:嬰幼兒顏面骨頭的發育還在持續進行中,如果單側的牙齒病變,常會使孩子不敢以患側的牙齒咀嚼,日子久了可能會造成顏面的不平衡。

4.引導恆牙萌發至正確位置以及當做空間維持器的功能:由於乳牙在一定的時間會脫落而由恆牙取代,恆牙要萌出正確,必須要有乳牙的誘導及適當的空間,而這種適當的空間就必須藉著乳牙來維持。假如乳牙因為嚴重蛀牙或外傷,造成提前掉落,雖然可以使用人工的空間維持器來取代,但其功能都不會比原本自然齊全的乳牙來得好。

因為乳牙的琺瑯質比恆齒來得薄,因此抵抗力較差,蛀牙的速度較快,只要一不小心,便會蛀到牙神經,引起牙痛。更嚴重時,會長牙庖,嚴重影響到小孩子的進食,並且會傷害到恆齒的發育。因此乳牙蛀牙應該要立即填補,不要誤認為反正乳牙是早晚會換而不加以處理,延誤治療的時間。
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每次餵食的時間過長、抱著奶瓶睡覺。

*如何照顧幼兒乳牙

以一個兒科醫師的立場,我個人建議:

1.養成寶寶好的餵食習慣:不要讓嬰兒抱著裝有牛奶、果汁、或任何含糖溶液的奶瓶睡覺,如果他真的需要一些安撫,才能睡著,可以用清水或是奶嘴代替。

2.養成寶寶刷牙的好習慣:當第一顆乳牙長出時,父母就必須要幫忙將牙齒清洗乾淨,尤其是睡前,一定要用乾淨的紗布沾冷開水,擦拭牙齒,或者用乳牙刷或指套刷來幫嬰兒刷牙。

在寶寶兩歲時,可以讓他們自己來刷牙,但是父母務必要再幫忙刷一次,並且每天協助他們使用牙線,清除殘留在齒縫的食物。六歲以後,父母只要負責監督即可。

3.定時檢查:不論有無蛀牙,都應該至少每半年到合格的牙科醫師那兒檢查牙齒,讓牙醫生檢查是否有蛀牙、或做蛀牙的後續追蹤、觀察牙齦狀況、檢查換牙順序及咬合狀況、顏面發育。另外也可以請牙醫師協助塗氟或齒面裂溝封密劑,對於蛀牙的預防是十分必要的措施!